可是這謁者才剛張開口,口中的話還沒有說出去,一位身穿鸂鶒補服地六百石小官匆匆從靠後的班序中走出,然後馬上跪下伏地叩頭,同時嘴中還高聲喊道,”陛下,臣有要事要奏,請陛下恩準!”
正巧,這家夥的突然出現把那謁者嚇得半死,差點岔了氣,給噎得滿麵通紅,差一點就大聲咳了出來,可是現在不僅陛下在場,甚至滿朝文武都在,自己要是咳出了聲,治他一個君前失儀之罪,那他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所以他隻得繼續憋著,然後這臉色也就越來越紅,直到他腦中越來越暈,然後”咚”地一聲,這家夥光榮地暈倒在了滿朝文武麵前!倒地之前,腦中還不停盤旋著一個念頭,終於解脫了,憋死老子了!
聽到前麵有人倒地的聲音,大臣們也都從低首垂目轉到張首探望的狀態,待見到是謁者之後,這心裏的心思就活動開了,今天才開始朝會,就出了這麼一件事,恐怕情形對楊太尉不利啊!這腦中一想,眼光也就不由自主地轉到前麵楊駿的麵上去了,想看看楊太尉他老人家到底是個什麼反應!
楊駿心裏很惱火,臉色陰沉地像是六月即將下雨的天---烏七抹黑的!自從自己主持朝會以來,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一個謁者在剛上朝時就突然倒地不起?這不是打他楊太尉的臉嗎?別人會說,這是哪一個找來的病患謁者?就他他這樣也能擔當朝會傳達命令的重任?
虧這個家夥前些天還信誓旦旦地保證,說是朝會時肯定按照本太尉的即定方略執行,誰知話都沒說,自己就倒地了?自己不應該收他那三百匹蜀錦啊!此時的楊駿後悔也來不及了,對著大殿之內手執金瓜的殿中將軍一揮手,立即走上前來兩個人把這個暈過去的謁者拖出去,大臣們可以想像得到,讓楊駿出了這麼大的醜,這個謁者應該沒有以後了!
坐在龍床上的惠帝這時也回過神來,對身邊侍立的董猛道,”等下就由你來擔任謁者!”董猛聽到這話,心裏大喜過望,立即躬身應道,”是,陛下!”
要知道一直來以來,董猛雖然很得賈後的寵信,可是在朝會上一直沒有擔任過謁者的職務,謁者這個官兒雖然職銜很低,俸祿也隻有三四百石左右,可是它掌握著傳達天子詔命,引見臣下等重要職責,這可是大大的肥缺,以前武帝在位時,這個職位一直是劉忠擔任,現在惠帝當政,是由親近楊駿的人把持,所以隻要開了這個頭,以後董猛也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朝會上發言了!
楊駿見得惠帝已經定下人選,也不好再駁惠帝的麵子,隻是看到賈後那黑臉上的笑意時,楊駿心裏的火又冒起來了,剛想發作,下麵又一個聲音傳了出來!
“陛下,臣太史令袁達有要事啟奏!”發言的正是跪在地上的那個七品小官,當朝太史令袁達,他今日是下了必死的決心來上朝的,所以也不怕楊駿的責難又再次開口了!
太史令這個官職起於夏朝末年,興於西周春秋時期,那時候職權很大,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候卿大夫,記載史事,編著史書, 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重大政事,時為朝廷的重要大臣之一,至兩漢時就職權漸低了,隻管記載史事,編著史書,天文曆法等,到了晉朝時,因為修史的任務劃歸了著作郎,這太史令就隻管推算曆法,測算天象!
所以這個七品小官一出班,大臣們心裏就知道戲肉馬上就要來了!果然袁達的發言沒有讓他們失望,還讓他們興奮莫名!
“陛下,十日之前,天降紅雨異像,京城的百姓人心恍恍,紛亂不安,臣測算這是朝廷裏有人行事不當或地方上應起刀兵之禍,既然上天示警於朝廷,陛下不可不查!臣身為太史令,負責的就是天文曆法,據臣所知,現在各地都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而且邊疆也是平安無事,刀兵之禍既然沒有,那肯定是朝中出了奸佞小人,請陛下詳查!”說完之後,袁達馬上又伏地叩首,貼地不起!
袁達說的一番話擲地有聲,滿朝文武都聽得清清楚,這袁達今天是吃了什麼藥了?他一個六百石的小官也敢說這番話,這朝中哪有奸佞小人?不就是明指楊太尉嗎?雖然天文曆法的確是他職責所管,可他有必要得罪當朝太尉嗎?他就不怕楊太尉秋後算帳?
大臣們眼睛也不是瞎的,當時聽到袁達說話的聲音就感覺有點不對勁,好像是要上戰場一樣,原來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書的啊?能夠讓一個六百石小官誓死對抗當朝太尉,想必他背後也有人撐腰吧?大臣們心裏略一思索,再聯想到前些日子暗地裏的迎來送往,那些低品官兒都朝前麵幾個世家之主望去,卻發現他們隻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個個恍若無聞,從他們的麵上看不出絲毫他們內心裏的想法,他們在放棄的同時心裏也罵道,”一群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