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剛從簾後而來,明顯就是從陛下那裏來,朝臣們向他請安多是為了打聽一些消息的,聽到太子的話也知趣地回到自己的席上,而東安王司馬繇與楚王司馬瑋兩人看太子在群臣中居然有如此威望,臉色俱是一變,至於其心下所想究竟為何,也不得而知!
好在司馬遹的話也沒有說錯,沒一會兒惠帝就升朝,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的董猛此時站在禦階前,尖喝一聲,”陛下臨朝,百官跪迎!”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惠帝落座之後,看了一眼簾後坐著的賈後,定了定心神,抬手示意,開口說道,”眾卿平身,董猛,宣旨!”
一眾大臣正準備起身,聽到有聖旨,又趕緊跪下,凝神細聽,陛下剛剛上朝就發下詔旨,肯定與昨夜的大變有關,要是不仔細聽而錯過了其中的一些關鍵信息,對己於家都不利啊!
“奉天承運,大晉皇帝詔曰:
今有太尉楊駿及楊氏一族,深受國恩不思報答,反起篡逆之心,實是罪不容誅,詔誅除楊氏三族,以儆效尤!然太後楊氏身份貴重,雖出身楊氏,可實為國母,不與論罪,並一同赫免其母龐,準予龐氏與太後一同遷居永寧宮,頤養天年!
另昨夜亂起,局勢堪堪將覆,幸有宗室大臣聯手奮起抗爭,於大廈將傾之際,起兵誅殺楊氏,功莫大焉!正所謂有過則罰,有功則賞,今封東安王司馬繇為尚書左仆射,下邳王司馬晃為司空,侍中,兼任尚書令,暫攝朝政,楚王司馬瑋為為衛將軍,領北軍中候,李肇,孟觀皆封郡公,領積弩將軍,高密王世子司馬越封為東海公,食邑五千戶,裴頠領兵平劉豫有功封武昌候,侍中傅邸封靈川縣候,食邑一千八百戶,黃門令董猛封武安候!
欽此!”
這聖旨裏麵洋洋灑灑數百字,把昨夜兵變的前因後果說得清清楚,明明白白,就是戰後對功臣的賞賜也包含在裏麵,這個舉動也讓朝廷裏麵的其他大臣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顯然陛下已經不打算深挖下去了,事情到此結束,讓那些以前抱過楊氏粗腿的大臣們深深地鬆了口氣!
雖然大家都希望此事盡快揭過,可是有人還不想這麼快就結束,隻見原左仆射荀愷出班奏道,”陛下,楊駿昔日為錄尚書事時,他手下有許多僚屬為他效命,此次楊氏謀逆,肯定也有人參與其中,應該把他們一同問罪,還有當今廷尉,太子太師裴楷,此人和楊駿是兒女親家,也是他的同黨,臣請誅此獠!”
哄!許多大臣看了那個前麵奏事的荀愷一眼又趕緊縮回了腦袋!
荀愷這話就像一滴水滴進了正滾沸地油鍋,整個朝堂裏麵都被他這話炸得哄然作響,昨夜舉事的大臣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朝臣都曾經和楊氏有過瓜葛,荀愷這話不是明擺著要趕盡著殺絕嗎?
荀愷的身形有些虛肥,圓滾滾的身材本就易惹人厭惡,看到荀愷那有些得意地樣子,眾多朝臣都低下頭,唯恐讓人看到了自己眼中的怒火,朝堂裏麵的氣氛也隨著這一句話陷入深深的死寂,不是剛才的平靜,那是那種要人命的窒息感充斥朝堂,壓得所有人都喘不過氣來!
她還是不想放過裴楷嗎?司馬遹腦中轉過這個念頭,眉頭深深地皺了起來,賈後身處簾後,自己位於台前,看不到她的表情,也無從得知荀愷的主動上奏是出於賈後的授意還是他的自作主張!
盡管多數人不敢站出來和荀愷爭鋒,可是也有大臣敢於出頭,這個人正是才封候的侍中傅邸,隻見身材清瘦的傅邸豁然起身,一臉怒意,站出來先給龍床上的惠帝施了一禮,然後才奏道,”陛下,荀公此言,臣不敢苟同,當年宣帝(司馬懿)誅曹爽時,魯芝身為曹爽的司馬,曾建議曹爽率兵對抗宣帝,後魯公下獄,宣帝為此人的節烈所感,不僅赦免了他的罪過,反而重新起用他,魯公於軍政事宜上屢有建樹,為朝廷立下莫大功勳,此為實例!現今楊駿的屬官也應同此理,一並赫罪,方才顯示出陛下的寬大胸懷!”
稍緩了一口氣後,傅邸也不顧旁邊的荀愷臉色氣得通紅,徑自奏道,”陛下,至於荀公所說的裴公與楊駿是同黨,臣也不敢讚同,世人都知道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楊氏女已經嫁入裴家,那麼她就是裴家人,如果隻是和楊氏有親,就歸為楊氏一黨,這也未免太過武斷了吧?這豈不是要誅楊氏的九族?這樣牽連下去死的人會更多啊!據臣剛剛得知,裴公二子瓚與其妻在昨夜都為禁軍所殺,裴公也被人鎖在廷尉大牢,剛剛才被放出來,這又是何理?陛下,昨夜的血已經流夠了,百姓與群臣也受夠了驚嚇,請陛下以安撫民心為主,不要讓朝廷再起波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