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甲午奏對(2 / 2)

司馬遹心裏知道,自己又走對了一步棋,讓自己來參與政事,甚至批駁奏折的意見,怕是賈後示意所為,就是為了試自己於政事到底是通還是不通?如果自己對政事表現得太過興奮,或是天賦使然,能很好的處理奏折上的問題,怕是自己以後不僅接觸不到政事,賈後隻在惠帝麵前”無意之中”進言幾句,怕是自己又吃不了兜著走了.

明堂之中,司馬遹坐於自己的席位,正襟危坐,送奏折的人還沒有來,他隻有靜靜等待,好在也沒等了多久,太子舍人王敦就氣喘籲籲地推門而進.

王敦出青州高門琅瑯王氏,與當朝北軍中候王衍,尚書左仆射王戎為同族兄弟,也就是曆史上東晉有名那個的權臣,但此時的王敦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太子舍人,今年才二十八歲,長得眉目疏朗,舉止有度,並通文武之才,尚武帝之女襄城公主,算起來還是司馬遹的姑父.

武帝司馬炎膝下幾位公主都是絕世之姿,武安公主,繁昌公主就不說了,就連王濟之妻,眼瞎的常山公主都不例外.這女人嘛,隻要長得貌美這心氣也就高了,更何況她們還是公主,所以她們的性子自然不是很好,武帝為她們挑選駙馬時自然也是費盡心力,王敦長相不怎麼樣,可卻是有真才實學的,要是襄城公主不滿意這個夫婿,夫妻兩人早就和離了.

“殿下恕罪,是臣來遲了!”王敦用袖子微擦了一頭額上的汗,有些赧然地說道,說完之後,不敢怠慢,馬上把手中捧著的奏折送到太子案前.

“駁甲午製奏對”這幾個如蒼鬆傲挺,筆力遒勁的大字一入眼,司馬遹就感覺眼前一震,這麼重要之事,為什麼會送到東宮來?

“你確定沒送錯?”司馬遹皺著眉問道.

“臣也就此事問過尚書省的吏員,他說左仆射交待的就是這本!”王敦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太子的臉色,又趕緊回道.

王戎!這老家夥真是膽大啊!居然敢拿本宮當槍使!想到這裏司馬遹心裏就怒火中燒,翻到奏折的最後一頁,果然不出自己所料,署名的正是”司隸校尉傅鹹”.

王戎這家夥雖然貪財吝嗇,可是自從任了尚書左仆射之後,倒是真想好好為朝廷盡一番心力的,他此時直接領著尚書省的吏部,管著天下官吏的的升遷處罰之大權.

自武帝踐祚,此時晉朝已經承平三十年,官吏皆是人浮於事,貪汙腐敗之風已經十分盛行,王戎決定對吏製進行革新,替朝廷選取有實際理政能力的大臣,就創立了甲午製.

什麼是甲午製,簡單的來說,就是選舉官員時,要先進行試用,稱之為”擢”,如果在試用期內表現良好,自然會得到朝廷的正式錄用,所以擢與用不是一個意思,當然表現不好的人,自然就要下台了.

他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任何改革都要觸動當權者的利益,更何況王戎在執政時還專門喜歡選取高門大閥的子弟為官,這樣就得罪了寒門子弟,可是當他發現這些高門子弟品行不端,不宜為官時,就果斷地把他們免職了,這樣一來,他的改革又得罪了高門世族,等於是兩邊都不討好.

更何況,在當時來說,要進行”試用製”,挑選真正有才的官員,就嚴重觸犯了倚仗門閥地位攫取政治權力的世家大族利益,而且改革創新,也為當時的儒家衛道士所不容,甲午製試行沒有多久,傅鹹就親自上折彈劾他了,尤其是奏折上最後幾句”不仰依堯舜典謨,而驅動浮華,虧敗風俗,非徒無益,乃有大損.宜免戎官,以敦風俗!”看得司馬遹更是心驚肉跳,這”驅動浮華,虧敗風俗”幾句怎麼瞧都像是東漢末年實行的”黨錮之禍”,曆來為帝王所忌,王戎這次怕是要危險了.

其實這件事早就在朝裏朝外鬧得滿城風雨了,司馬遹也早有耳聞,他記得曆史上對這次改革描述得較少,可見這次改革是失敗的,實行的時間也不長,所以沒有在史上留下多少的筆墨!

現在王戎把傅鹹彈劾他的奏折,叫人送到東宮來,不是逼自己先表態嗎?怕是要拿本宮當槍使來堵住其他世家的嘴吧!想到這裏,司馬遹就更是惱恨不已,這個老家夥一有便宜就往前湊合,現在有了麻煩就想起本宮來了,甚至不與本宮商議,就明目張膽地把本宮放在火架子上烤,本宮這奏對到底應該怎麼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