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是什麼狀況?孫秀派人刺殺太子?
不會吧,這孫秀往日為人豪爽,善理政事,聽說文章也是極好,雖說與解公不睦,可是與我們這些下層官吏倒還很好..明白了,他這是拉攏我們,說不定還意圖謀反了!
想到謀反兩字,這些官員將領都有些後悔了,不就是受了孫秀那麼一點小恩小惠嗎,為什麼要記在心裏?今日不來,恐怕此事與自己還沒什麼關係,可是自己非要跑到趙王這裏問個準信,怕是將來也逃脫不了朝廷的責問了...
那麼,今日城裏的那隻騎兵就是太子的護軍了!
可是太子什麼來長安城了?
………
等一眾宛如失魂落魄似的官員將領出了大門之後,趙王又閉上了眼睛,慢慢思考, 這件事,自己又該怎麼應對了?
收斂了自身的威勢之後,趙王就像是一隻凶猛的老虎突然變成了一頭溫馴的綿羊,氣勢轉變之快讓人目不遐接,如果相熟之人看到,恐怕會驚訝得合不攏嘴.
趙王,這個人所眾知的糊塗蛋,什麼時這麼多變了!
其實很簡單,作為一個將來能夠篡位稱帝的藩王,如果這點城府也也沒有,他恐怕連造反的念頭都不敢起.以前,他之所以糊塗,就是因為什麼事都有孫秀替他抗著,替他解決,但是現在孫秀完了,甚至有可能牽連到他,就是再糊塗的人,在生死大事麵前,也會變得大不一樣!
秦王府.
司馬遹在煙兒幾女的陪同下正遊覽秦王府內的花園盛景.說是盛景,其實也隻是因為春天到了,枯萎的花枝重新發芽,花園裏滿是星星點點的綠意,讓人看著非常喜人罷了.
再加上王府內的格局確實精奇,比如從假山上噴出的流水,不符合物體都往下落的規則,也不知園林師是怎麼造出來的,還有方圓裏許的小湖中居然有一座樓閣,沒有小船,隻有一步一步的石墩相連,種種奇思妙想,與北方的園林格局大為不同,即便是看慣了華林園的雄奇壯觀,此時看到這些精巧的布局,也讓司馬遹等人眼前一亮.
祖遜已經回山了,司馬遹在馬車上與他一席深談,對關中的局勢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近年來關中表麵上風平浪靜,但暗地裏的形勢卻實在有些不妙.
不僅綠林界紛爭不斷,就是羌氐等胡族也開始興風作浪,蠢蠢欲動了,胡人與漢民間的衝突也在不斷加劇,而主管此事的本應是刺史解係,但趙王在同解係爭權,藉著此事關乎軍國大事的名義,想派孫秀處理此事,如果司馬遹沒有來,今日孫秀就應該去羌胡聚居地了.
談到祖遜所部日後的發展,司馬遹建議他把部眾搬遷至雍州西北的安定郡最為合適,此地上接涼州,下接關中三輔之地又是絲路的必經之地,無論是為匪還是護衛他手下的商隊都最為方便.
而且,太子被刺殺與盜匪圍城之事發生後,朝廷肯定會派大軍掃蕩境內的盜匪,祖遜所部在新平郡”聲名顯赫”,肯定是朝廷大軍的首要打擊目標,所以祖遜才急著回山遷移,遲了恐怕就來不及了!
坐在小湖中心的那個樓閣裏,司馬遹憑欄而立,雙手背負,靜靜注視著樓外活潑的春水,思考自己在關中接下來的動作.
圍城之事發生後,他對自身的安全也格外重視起來,孫家在長安經營良久,五鬥米道中人當年被曹操放逐關中,幾十年來早已落地生根,勢力根深蒂固.原本他還準備微服在長安城裏逛一逛,或是去長安城周圍的鄉亭走一遭,現在看來怕是要深思熟慮一番了.
咚咚地腳步聲傳來,司馬遹抬頭一望,是司馬雅,臉上還帶著一絲憂慮夾雜著喜悅的表情!
“殿下,上黨反了,賊首正是匈奴人郝散,聲勢浩大,聽說聚集了四千餘眾反賊,昨日已經偷襲得手了上黨郡的穀遠縣,消息是從洛陽傳過來的!”由不得他不喜悅,上次太子問他,上黨賊人會不會反,他答會反,現在賊人果然反了,不是證明他有先見之明嘛!
司馬遹聞言,背負的雙手一鬆,然後緩緩跪坐案前,在洛陽的時候他就判斷上黨賊人會反,現在果然反了,心裏倒是鬆了一口氣,隻是上黨反賊昨日造反,而關中盜匪前些日子就在攻打燕子山,甚至連羌氐等族也在這個時候興風作浪...
把這幾件看似毫不相關的事情聯係在一起後,司馬遹立即就倒吸了一口涼氣,如果沒有祖遜,盜匪們恐怕就會成勢,如果今日他沒有收捕孫秀,羌氐等族與孫秀鬧翻之後,也會正式起兵,到時關中就會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