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閱(1 / 2)

元康四年十二月一日,天色還沒有亮,與往日此時的寧靜相比,除了要上早朝的各位朝臣之外,整個洛陽城的百姓們都開始沸騰起來了!

十二座城門都被早早地打開,城內各條主要街道之上密密麻麻地布滿禁軍,尤其是城門處的禁軍士卒守衛格外森嚴,每個人的臉上都極為肅穆,手裏握著散發著逼人寒氣的槍林戟刃,就連騎兵們胯下的坐騎也都沒有絲毫騷動,仿佛也被這莊嚴肅穆的氣勢所奪!

可是早起的洛陽百姓卻都像沒有看到這些禁軍士卒冰塊一樣的冷臉,人人都是臉帶興奮之色,同時與左近相熟的人聊得熱火朝天,排著隊伍慢慢出城而去,目的地直指洛陽北郊---宣武場.

即便天氣再冷,禁軍臉色再不好看,可是一樣擋不住百姓們的熱切之情.

原因就是,今日朝廷要舉行大閱了,而這些洛陽百姓都是要前去宣武場觀摩大閱盛事的!

早在一個月前,聽到朝廷要舉行大閱,洛陽百姓都好似想起了十年之前,武帝陛下在位之時,曾舉行過六次大閱(前文第二十二章隻寫了四次,已經改了過來,不影響閱讀),次次都是規模宏大,場麵威武壯觀,令得洛陽百姓看得如癡如醉!

後來,天下一統,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甚至就連朝廷之內奉行偃武修文之策,洛陽百姓們可是好久都沒有觀摩過如此盛事了!

現今事隔十年之久,監國太子殿下已然下旨,隻等今日大朝完畢之後,就會再次在宣武場舉行大閱,宣揚朝廷之威,禁軍之威!所以也由不得他們不興奮莫名!

當然,在百姓眼中,大閱隻是一場盛事,乃至於視覺盛宴,可是對朝廷,對天下臣工,甚至是對邊疆的各部外族來說,這都是一件滔天的,與切身利益極為相關之大事!

太子要舉行大閱的目的除了要增加自身的威望之外,是否還有別的用意?

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朝廷是否要改換現行的各種政策,文武並重甚至是重武輕文?

現今天下還算太平,邊韁的各部外族首領則是憂慮著,太子重令大閱之事,是不是震懾我等外族?

天色漸漸地大亮了,今日又是一個陰天,沒有太陽,許多出城的百姓都在暗自嘀咕,今日這天色可不怎麼好啊!

過了好久,終於,高高的天際綻放出一抹柔和的金邊,然後一個火紅的圓球就從重重陰去中掙脫出來,以無與倫比的身姿君臨萬物!

百姓們見到之後大為振奮,太子今日舉行大閱,恰逢如此難得的盛事,連老天爺都要給點麵子啊!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首,太子是天命所歸,未來無可爭議的皇位繼承人選!

嗯,應該是這樣的,沒錯!

許多百姓都堅定著這樣的想法.

洛陽城,皇宮太極殿.

今日的大朝會已經舉行到了最後一件事情!

"冬耕之事,如此即可,令朝中田曹一部所有屬吏跟進,如有異常,立時奏報!"

最後討論完畢,由張華出班做了總結,”啟奏陛下,太子殿下,諸事已畢,朝會完結!請陛下示下!”

司馬遹站起身來,朝著惠帝拱手一禮,"父皇,閱兵之事已經準備妥當,請父皇下令!"

惠帝聞言站起身來,龍目掃視殿下群臣,格外精神,"今日,朝廷舉行大閱盛事,請在京之宗室至親,文武百官,各國使節,同去觀師,以餉盛事!"

"遵旨!"群臣齊聲高呼,下跪行禮.

不久之後,閭闔門大開,殿中都尉與殿中校尉左右開道,金鼓,羽葆,鼓吹,鈴下,信幡,幢翳等依序而列,緊接著就是惠帝乘坐天子法車在禁軍們的護佑下,緩緩出城,而司馬遹則是乘坐著安車緊隨其後.

室室王公,文武百官各乘與其身分相符之安車隨行,一路之上,天子龍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羽葆鼓吹交相奏鳴,聲樂不絕,整個出行的場麵顯得極為隆重而又宏大壯觀.

出了城門之後,司馬遹隱隱地聽見,洛陽北郊都在唱頌著一首歌謠,其聲乃大,驚天動地,仿佛整個天地都在回響,那是....百姓們在唱?

"從天道,握神契。三時亦講武事,冬大閱。鳴鐲振鼓鐸,旌旗象虹霓。文製其中,武不窮武,動軍誓眾,禮成而義舉。三驅以崇仁,進止不失其序。兵卒練,將如虎。惟虓虎,氣陵青雲。解圍三麵,殺不殄群。偃旌麾,班六軍。獻享烝,修典文。嘉大晉,德配天。祿報功,爵俟賢。饗燕樂,受茲百祿,嘉萬年!"

待唱到最後一句,"嘉萬年"三字時,整個天空轟然一靜,但心中被歌謠所引動的熱血卻依然在沸騰,在奔跑,在歡呼!

直至,百姓們再次高聲齊唱了起來,讓人心中的激動永遠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