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是唱得什麼?"掀開車簾,司馬遹對著旁邊正騎馬隨侍的司馬雅問道.
司馬雅好似也在嘴裏低聲的吟唱著,一聽殿下詢問,他趕緊挨近前奏道,"啟稟殿下,這首歌謠名為從天道也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反正自武帝陛下第一次大閱之後,這首歌謠就已經傳遍天下,後來武帝陛下聽聞之後,也曾明發詔旨,每到大閱之時,滿城百姓都要齊唱從天道以頌壯舉!”
“喔!”散了車簾,司馬遹又坐回安車之內,臉上帶著若有所悟的微笑!
從天道,握神契?
什麼是天道?朝廷才是天道!
什麼神契?皇帝的令旨才是神契!
這首歌謠,隻怕還是由皇爺爺令人傳唱出去的。
由此可見,形式主義即便是在封建時代也很是流行啊!
整個城內城外,旌旗飛舞,刀槍林立,歌聲如海嘯一般宏大威嚴,莊嚴肅穆的氣氛自然而然地便浮現在所有人心頭,除了被歌謠所感染的那些人之外,所有人都板著一張臉,生怕臉上的表情有所不妥從而褻瀆這次盛事!
這其中,最為震憾的人不是洛陽的官吏與士紳百姓,因為即便這種盛事他們已經有十年沒有見過,可是他們心裏激昂的卻是熱血不息,朝廷雄師威武壯觀,他們身為晉朝治下百姓,人人都是與有榮焉!
漢人,從來都是九州之主,中原的上國邦民!
這是所以洛陽百姓們心中的驕傲,無以言表,隻能以歌謠和之!
至於那些四方蠻夷使節乃至於匈奴質子劉聰,他們的心中就隻剩下了驚駭與恐懼,入目之處,盡是刀槍如林,寒光四射,軍卒們士氣高昂,百姓們也是真心擁戴,望不盡的軍卒身影,聽不盡的蕩氣歌謠,無不令人心馳神搖,甚至隻想放聲高歌以應和其聲!
惠帝的鑾駕從東陽門而出,然後又繞著洛陽城半圈奔赴宣武觀,司馬遹與其他的宗室王公,朝臣使節俱都緊跟其後,沿途依然是漫天遍野的禁軍護佑在側.
宣武觀的北麵城牆上,早有官吏擺好了惠帝的禦駕與文武百官的坐席,惠帝居中而坐,太子司馬遹隨侍在側,文武百官按著品秩高低依次坐下.
司馬遹躬著身子向惠帝請示了一下,然後朝著宣武觀城樓上舉著高大令旗的李世傑點頭示意,他立時大力舞動手中的令旗,發出旗語.
不遠處,宣武場外,盡是黑壓壓的百姓,人頭攢動,但卻沒有絲毫吵鬧之聲!
"嗡!"
一聲蒼涼而悠遠的號角之聲響起,無論是城頭上的宗室公卿與文武百官,還是城頭下的百姓士紳與禁軍士卒,仿佛眼前都浮現出一抹淒涼的戰場影像,無處不在的血腥,無數的斷刀折箭,數不清的殘肢斷臂,甚至還有若有若無卻痛徹心癢的呻吟之聲。
"咚咚咚!"
激烈而又雄壯的鼓聲適時的響起,由慢及快,先如潺潺之流水,後如急促之暴雨,鼓聲撕天烈地,震人心魄,一股腦兒驅散了眾人心中的陰霾,隻感覺到體內的氣血也隨著這激昂的鼓聲沸騰至頂點,直想衝上戰場與敵廝殺,然後血賤沙場以報效朝廷!
古人有訓,軍者令,聞鼓而進,鳴金而退,此時也不例外!
隨著城樓上李世傑的令旗突然一頓,城下宣武場的號角聲,鼓聲也突然嘎然而止,由極鬧變至極靜,速度快得甚至讓人反應不過來!
一些精通兵事的外族使節見之,心內暗自震駭,隻是一個小小令兵都如此令行禁止,那朝廷其他的精銳,也不知強到了何等地步?
答案,馬上揭曉!
“轟隆隆!”
悠揚宛轉而又碎密和諧的馬蹄聲突然響起,初聞之時隻如萬蟻爭鳴,繼而又如九天之上的雷霆響徹人間,震人心魄,振聾發聵.
除了少數經曆過大戰場麵的老將之外,所有人見到遠處疾奔而來的那一隊彪騎,隨之而來的緊湊壓迫感,如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如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
氣勢,一往無前,拚死血戰的氣勢!
雖然相隔甚遠,卻又極為清晰的傳達至城樓上所有貴人的眼中,耳中,心中!
惠帝看到遠處這騎兵的來勢,也自震懾了一下,待他們都進了宣武場後,人馬合一,靜靜肅立,如淵停嶽峙,氣度儼然!
“好!”惠帝首先喝彩,同時高興地拍了兩下手掌,以示心內的興奮之意!
“咳咳!”站在他身邊的司馬遹急忙提醒!
惠帝聽到咳嗽之後,麵色一緊重又變得肅然起來,但身子卻已經悄悄靠後了些,低聲問道,”太子,那騎兵將領乃是何人?能夠訓練出如此精兵,真乃將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