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乃是國之大事,一般來說隻有新君繼位或是國家發生了某件大事,朝廷才會順應天時地利,以改元來革新氣象或是紀念此事.
比如當年漢武帝出城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改立年號為“元狩”;最初之時這”改元”乃是一件神聖的大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來漢朝時隨便一個權臣上位也敢改立年號了,比如東漢末年時董卓當了相國之後,就改了年號為”永漢”,還有幾年前楊駿在位時甚至連改了兩個年號!
神聖的外衣既然已經被剝下,所以朝臣們也就都不那麼在乎了,聽到太子要改元,眾臣都沒有反對之意,太子監國之後,要改元以順應天時,建立屬於自己的時代,在他們看來,這是題中應有之意,如果太子不提議改元,他們反而要覺得奇怪了!
當下就有朝臣出班奏道,”殿下,臣以為當改元建始為宜,興複大業由殿下建立,千秋一統則始於今年!”
其他朝臣聽了不由得渾身打了個哆嗦,一邊用著怪異至極的眼光打量著出班奏事的那個大臣,同時心裏也在腹誹道,太惡心人了,你這家夥就算要拍馬屁也不用拍得如此露骨吧?
可是那人卻麵色莊重,身子微微躬下,在別人看來,這家夥板著個臉,不像是在拍馬屁,也絲毫沒有那些佞臣小人拍馬屁時滿臉的討好諂笑之意,反倒是說不出的正經莊嚴,實在是……拍馬已經拍到了出神入化之境.
司馬遹聽了微微一笑,擺擺手先讓他退下,繼而又笑道,”除了楊愛卿所說的年號建始之外,諸位愛卿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提議?”
楊正官職不大,隻是尚書省吏部下麵的一個小小郎中,因為出身寒門的緣故,所以如果沒有什麼貴人賞識於他,他這輩子的仕途也就到頭了!可是既然已經身入宦海,又有誰不向往著更高的官位?
相比於其他出身寒門的官吏,他的”野心”要大上不少,而且他的眼光卻也很是厲害,知道陛下性子”純樸”,雖居人君之位但恐怕不會長久,而太子則是英武有決斷,將來這天下必定是殿下的,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想找個機會向太子表明忠心.
可是以前不是沒找著合適的機會,就是他不願意隨著大流用隱諱的方法上奏折,因為他知道這樣即便是在太子心裏留下一點印象,可是人一多殿下卻不一定會重視!
而這次可是元日大朝,眾目睽睽之下,一知殿下要改年號,他可就第一個跳了出來迎奉太子,可惜……
楊正臉色一黯,太子此言明顯就是否決了自己上奏的建始年號,這次真是虧大了!不過他一想到太子對於自己的迎奉沒有表示不滿,心裏又自一喜,隻要殿下不生氣,自己以後多在殿下麵前覲見幾次,想必殿下對我的印象就會越來越深了!
“殿下,臣以為可用永康,正如殿下所言,去年天災人禍不斷,正是大災之年,微臣隻望來年永遠康泰!”裴頠站出來稟道.
其他朝臣聽了這話,都是暗自折服,果然不愧是裴逸民,這個年號即吉利又帶著希望,百姓聞之想必也會心有同感吧!
司馬遹笑著點點頭,又問道,”還有沒有,諸公請暢所欲言!”
太子殿下還不滿意?這永康不是很好嗎?不僅是上奏的裴頠一楞,就是眾臣心下都狐疑開了……
“殿下,永安如何?”
“再議!”
“殿下,永寧又如何?”
“再議!”
看到太子一連否決了好幾個大臣的提議,張華心中一動,按道理來講,前麵幾個年號都已經算是不錯了,可是太子卻依然沒有讚同之意,莫非……
心裏想著,他就出班稟道,”朝臣們不知殿下心意,請問殿下是否早有決斷?隻要殿下所說合理,微臣無不遵從!”
群臣聞言俱是心中一震,這張華果然深得太子信任,知道太子的心思,這殿下連連否決大臣們的提議,可不就是他自己早有決斷了嗎?
“既然如此,那本宮可就說了,本宮想改年號為天禪!”坐在禦座上的司馬遹滿臉笑容,同時仔細注意著朝堂上眾臣的表情.
“天禪?”
朝臣們俱是心思靈巧之人,太子話一出口,他們就已經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天禪,正所謂是天子禪讓!
雖然陛下還在位,可現如今卻是太子監國,不正是天子禪讓嗎?
想到這裏,群臣一下子就明白了太子的心意,既然早知殿下要在年號上做文章,可是自己為什麼沒有想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