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利益共享機製
奉新縣工業園區融資模式的關鍵是建立利益共享機製,運用市場方式,考慮各方利益,以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將異地打包貸款品牌做優做大,使更多企業受惠。因此,奉新縣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簽訂貸款合同時,合同利率為7.5%,具體分攤如下: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為5.9706%;江西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1.2%;委托代理金融機構(縣農業銀行)為0.1%;奉新縣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為0.2294%。
(5)建立溝通管道
為了促進金融機構對奉新縣工業園區企業的考察了解,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人民銀行宜春市支行、奉新縣人民政府於2006年4月13日-14日,在奉新工業園舉行有各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省級分行、股份製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11家機構參加的“金融專家奉新行”活動。金融機構介紹了各自的經營理念、融資模式和方法,推介了適合工業園區企業的金融產品,並著重就解決當前工業園區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工業園區信貸營銷活動對和諧銀企互動平台,促進銀企溝通,實現駐昌金融機構與奉新工業園企業麵對麵交流,推動資金與項目有效對接,共同探索工業園區企業融資新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奉新縣工業園區融資模式是以信用為基礎,以金融市場融資為依托,通過組織擔保增信的原理和方式,綜合運用政策和市場兩種調控手段,構築企業信用融資平台,有效解決工業園區企業貸款難的“瓶頸”製約,以實現良性互動、和諧共贏,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在這一模式下,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先期進入工業園區,成功地為園區企業融資放貸,繼而產生連鎖反應,其他金融機構也加入信貸行列,合計放貸達31781萬元人民幣。其中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放貸14戶企業,貸款2850萬元;交通銀行南昌分行放貸4戶企業,授信14200萬元,放款10940萬元;浦東發展銀行南昌分行放貸5戶企業,意向性貸款6000萬元;奉新縣本地各家銀行放貸17991萬元,同比增長136%。
2.2 銀企聯姻渡難關
德安縣,曾是江西省工業10強縣之一,工業總值位全省前茅,經濟總量居九江之首。但是,德安縣是金融不良資產的重災區,1998年前後,受到自然災害和經濟轉軌的雙重影響,德安縣不良信貸急劇增加,僅德安工、中、建三家國有商業銀行剝離的不良貸款就高達4億元,轄內貸款總規模大幅下降,眾多企業麵臨破產。從挫折和失敗中,德安縣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對市場經濟有了新的認識:要在市場經濟中站穩,就必須誠信、規範,就必須依靠體製、機製的合力實現互動共贏。新的理念指導新的實踐,鑄就新的輝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異地融資叩響了德安的大門。
(1)大發展急需大融資
2005年,德安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曆史突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3億元,比2000年翻了1番,年均增長14.8%。財政收入完成1.4381億元,比2000年增長3.1倍,年均增長2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億元,比2000年增長5.6倍,年均增長46.3%。2003年-2005年連續三年榮獲全省“先進工業園”,被授予全省重點工業園和民營科技工業園。截至2005年年末,德安縣中小型企業達302戶,占全縣企業總數的88.56%;對德安縣GDP的貢獻率達68%,上交稅金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