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八仙過海顯神通(1 / 3)

異地融資是指局部或整體的資源整合後,由融資擔保公司以其為擔保,融資清算公司向異地銀行業金融機構統一借款,再分貸給中小企業的一種融資形式。異地融資作為一項係統工程,正處在開發試點階段,並已取得積極效果。在逐步推廣過程中,重點是運用行政、經濟和必要的法律手段,抓好優化金融環境、整合有效資源、建設融資平台、對接異地金融和開發融資品種等。正是在這一構架中,異地融資是過海的“八仙”,盡顯其神通,為金融支持中小企業注入了無窮的活力。

2.1 園區融資拓新路

奉新縣工業園區始建於2001年,是一個以政府為主導的工業平台,園區基礎建設由政府投入,總體規劃麵積12平方公裏,開發麵積為4平方公裏。

工業園區的建設,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推進了工業化經濟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為此,奉新工業園區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2002年度被江西省政府評為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和實交稅金前十名、宜春市園區建設第一名、奉新縣重點工程建設先進單位;2003年度被江西省政府評為江西省崛起工業園區發展專項獎-六大指標綜合先進單位、奉新縣重點工程建設先進單位,2004年再度被稱為江西省政府評為江西省工業崛起園區發展專項-六大指標綜合先進單位、宜春市先進工業園、奉新縣重點工程建設先進單位;2005年被江西省政府評為江西省十大工業園區、江西省先進工業園區,同時,榮獲奉新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先進單位。

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工業園區,由於受到商業銀行基層行信貸權限上收、中小企業信用等級偏低、融資擔保體係不夠完善、園區運作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製約,金融機構信貸支持難以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企業處於“無米為炊”的尷尬窘境,資金供求矛盾日益顯現,成為製約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積極與奉新縣政府探索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的新途徑,通過完善擔保體係,打造新的融資平台,實行統貸統還,使工業園區企業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的信貸資金。

奉新縣工業園區的融資模式如下:

(1)政府打造平台

在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的指導下,由縣政府負責建設工業園區的融資平台。一是成立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422.96萬元。二是縣政府以工業園區辦公大樓、展示大樓等實物,投資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其中工業園區管委員與國有資產管理局各占81%和19%的股份。三是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政府指定的借款人,對園區企業實行批發式放款並統借統還。工業園區的融資平台設立後,入駐平台的六方主體分別是: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江西省工業園區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中心、江西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奉新縣人民政府、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

(2)明確六方職責

按照入駐平台六方主體的工作性質明確其職責: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負責向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打包貸款;江西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為貸款提供擔保;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將貸款委托給代理銀行發放給園區企業。

六方合作的框架是建立擔保體係,按照“風險可控、監管合規、信用建設、提高效率”的合作原則,由工業園區發展公司統借統還,委托奉新縣農業銀行放款給園區企業。其擔保流程為:一是工業園貸款企業以土地、廠房、設備估價後,抵押給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估價總值為企業貸款額的2倍以上;二是江西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為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向省開發銀行貸款提供保證擔保,且必須在省開發銀行繳存擔保額10%的專項存款;三是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以其自有資產、縣國資營運有限責任公司以其當年營運收入,向江西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

(3)共同防範風險

奉新縣工業園區融資模式是將政府信用、企業信用、擔保公司擔保和企業反擔保等諸多因素融為一體,有利於化解貸款風險。一是工業園區發展公司在承貸金融機構開立風險補償金專用賬戶,承貸金融機構對每個工業園區的貸款總額不超過專用賬戶餘額的10倍。二是每個園區單筆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單戶企業貸款不超過500萬元。三是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在省開發銀行繳存貸款額10%的貸款風險補償金後獲得所需貸款。四是連環擔保鏈有效地分擔貸款擔保風險,以防範貸款風險。五是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對貸款實行動態監測,當貸款不能按期收回時,承貸金融機構首先扣除風險補償金,當園區企業累計不良貸款率達到5%時,承貸金融機構停止向工業園區所有企業發放新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