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效開放的平台
商貿功能的國際化離不開現代金融業在服務上的支持。日臻完善的金融服務體係,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又一驅動力。為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積極推進現代化支付係統建設,先後成功地推廣了大、小額支付係統在全省的上線運行,1200餘個機構以直連或間連方式加入支付係統,對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解決地方金融機構“通彙難”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建立全省同城清算係統,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還與江西省郵政局簽訂了同城票據速遞業務合作協議,有效地改善了全省支付結算環境。
為了策應《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推動“9+2”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2006年7月,江西省金融學會牽頭主辦了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金融論壇,泛珠三角區域的省會城市商業銀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為促進江西與沿海省市及港澳地區的金融對接,促進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中國銀行江西省分行還與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聯合舉辦了“赴贛浙商懇談會”,邁出了銀行跨區域以商招商的第一步。
同時,江西省各金融機構積極開辦進出口押彙、進出口買方信貸、打包貸款等外彙金融產品以及福費廷、國際保理等進出口貿易融資業務,國際結算業務量穩步增長。截至2006年9月,商業銀行代理企業和個人外彙買賣交易額逾億美元;全省銀行結售彙總額達42.89億美元,同比增長36.08%,其中結彙、售彙和結售彙順差同比分別增長30.15%、50.08%和15.48%。
贛鄱風吹錢潮湧,金融扶持鑄輝煌。江西省通過發展開放型經濟作為加速全省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打造了令人矚目的“江西現象”效應,顯示了江西經濟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而江西金融部門的不懈努力,既是“吸引力”的基本元素構成,也是“非同一般”的最好注釋。
3.2 銀行“貸”來新速度
2005年6月3日,在國務院批準的第四批出口加工區中,九江出口加工區名列其中。經過一年的艱苦建設,2006年6月20日,九江出口加工區通過國家九部委聯合現場檢查驗收,實現封關運行,成為同批次18家出口加工區中第一個通過國家驗收的園區。不僅如此,九江出口加工區從批準到通過驗收的一年中,在國家同批次批準的出口加工區建設中,先後實現了三個第一:2005年11月底,第一個上報園區規劃方案;2006年1月20日,第一個正式申報驗收;2006年3月26日,第一個通過省級海關驗收。到2006年6月20日,僅僅一年時間,一個占地0.987平方公裏,基礎設施齊備的現代化出口加工區矗立在廬山腳下、鄱陽湖畔。九江出口加工區的建設速度已成為九江發展高效率的新標誌,這裏麵凝聚著所有園區建設者的汗水,其中九江市金融機構對園區建設的大力支持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發展插上“新翅膀”
出口加工區是國家為製造、加工、裝配出口商品而專門開辟的,由海關實行24小時全封閉監管的特殊封閉區域,旨在通過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引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增加就業機會,擴大出口貿易,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地方經濟繁榮。九江出口加工區經國務院批準,成為江西省第一家出口加工區,它的立項為九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九江喜獲出口加工區項目,正應“天時、地利、人和”。九江,古稱潯陽、柴桑,地處萬裏長江、千裏京九大動脈和中國最大淡水鄱陽湖的黃金交叉點上,長江岸線152公裏被喻為“上帝在此劃了個完美弧線”而賜予這裏,且岸線深水,可稱謂得天獨厚。九江自古以來就是商貿中心,是古代中國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1858年,九江和漢口、南京、鎮江等城市一起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1992年5月,國務院批準九江為第一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近年來,九江外向型經濟一起保持迅猛的發展態勢,至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1.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實際利用外資達3.23億美元,同口徑相比增長4.8%。
九江出口加工區的建立,九江人無不為之振奮和鼓舞。把最便利的位置給了出口加工區。它位於昌九高速和105國道旁,距九江市區9公裏,九江外貿碼頭15公裏,昌九機場100公裏,九江機場14公裏。九江出口加工區的選址,充分體現了九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的特點。九江人深知,九江出口加工區的建立,將推動構築九江擴大開放的新平台,將與九江口岸開放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九江的對外開放優勢,推進九江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它的建成,將為九江提供一個把優良地理位置轉換為經濟發展優勢的平台。一時間,出口加工區成為400萬九江人最關切的話題,成為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頭號工程,成為九江發展經濟的新標誌。就這樣,九江出口加工區在九江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殷切希望中開始了建設。
(2)建設資金成“瓶頸”
出口加工區被批準建設後,九江市政府圍繞這個項目高效率地運轉起來。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很快成立,相關工作人員迅速到位,各種工作機製快速建立並運轉,出口加工區的建設漸漸步入了正軌。
但是,隨著園區建設的不斷深入,資金短缺的問題顯得越來越緊迫和嚴重。“資金是現代經濟的血液”。缺乏資金,項目就會“貧血”,就會“營養不良”,就無法健康成長。九江出口加工區總體規劃麵積2.81平方公裏,其中第一期工程麵積0.987平方公裏。據初步估算,園區一期工程投資就要達到1.8億元人民幣,園區土地拆遷、設計規劃方案、園區七通一平、全封閉和監控設施建設等等,每個項目都需要投入資金。而園區建設又存在投資金額大、項目周期長的特點,因此,對資金數量和期限的要求就顯得更高。針對籌資問題,九江市政府在自身財力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地擠出3000萬元資金,注冊成立了富和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專門承擔為出口加工區建設融資的任務,為園區籌資打造了一個平台。然而,3000萬元注冊資本與實際資金的需求相差甚遠,即使要完成一期工程,資金缺口也有1.5億。巨大的缺口成為橫亙在園區管理者麵前一座難以跨越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