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離不開銀行的信貸支持。而作為金融企業,如何將吸收的資金順利發放出去,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也是銀行經營的焦點所在。不可否認,金融機構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曾一度留下深刻的教訓,以至到後來甚至有些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其實,對於中小企業的認識要與時俱進。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產業結構中最具活力的企業形態。有人曾說過:“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並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救自己。”而相對全國性金融機構處於弱勢地位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則更需要另辟蹊徑、揚長避短,迅速搶占中小企業信貸製高點,在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麵,金融機構在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扶持弱勢群體的政策上也應有所作為,因為這不僅關係到企業的生存發展,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總之,中小企業貸款大有可為,關鍵在於金融工作如何定位,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如何把握市場先機。一味強調資產質量,“慎貸”、“惜貸”的消極做法,隻能是帶來各項業務的萎縮,最後拱手退出市場競爭。在進與退的抉擇中,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混沌與多變的世界裏,要想邁向正確的道路,就得具有能夠穿透層層迷霧的洞察力。當很多銀行感歎優質客戶少、貸款發放難的時候,部分金融機構先知先覺,敏感地意識到中小企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先人一步介入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在人人平等的市場麵前,搶先感知春江水暖,扶持大批業績優良的中小民營企業,實現自身和中小企業的“雙贏”,中小企業信貸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1.1 金融澆灌福義花
2005年春天,享有“中國花木之鄉”稱號的萍鄉市蘆溪縣宣風鎮,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江西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的記者。記者們扛起攝像機,對著江西福義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福義和他的花木基地不停地拍攝。隨後不久,江西電視台“稻花香裏”欄目和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播出了江西福義實業有限公司花木場的有關事跡。一時間,福義實業有限公司在花木種植專業戶中遠近聞名,省內外各地10多個專業戶紛紛來信來電向公司學習、取經,訂貨單像雪片似的飛來……
(1)金融不以小不為
江西省福義實業有限公司騰飛了。但是,誰會想到,福義實業有限公司竟是從三畝二分地上的700元貸款起家的呢?談起這段經曆,福義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福義感觸頗深。
1993年,肖福義退伍回鄉創辦花木基地,三畝二分地就是他最初的創業資本。創業初期,資金缺乏,經營十分困難,加之親人不支持,鄉鄰多反對,肖福義實在覺得難以為繼。就在這進退兩難之時,蘆溪縣農村信用聯社宣風信用社的同誌來了,拉起家常談信息,田間地頭講市場,還向他推薦相關的技術資料。當了解到資金有困難時,信用社第二天就給他送來了700元的小額農業貸款。對於信用社的支持肖福義非常感激,但他同時又有一點不理解,信用社支持企業和承包戶是天經地義,可為什麼連三畝二分地上種花木也這樣清楚。信用社的同誌回答得好,大的都是從小的來。在農村信用社的支持下,1993年冬天,他經營的花木基地種植規模擴大到4畝,其中自繁1.8畝,移植的樹種達2.2畝,肖福義的信心鼓起來了。過了冬天是春天,第二年信用社又給他貸款1500元,支持他從外地買回茶花、羅漢鬆、雪鬆等種苗。1994年,花卉苗木開始上市。通過辛勤的推銷,花木場到年底居然實現盈利1.8萬元。
(2)隻為福義花盛開
肖福義的花木基地越做越大,蘆溪縣農村信用聯社卻另有打算。看到花木市場的前景美好,信用聯社的同誌想,如果能支持基地做大做強,這不但有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帶動當地農村經濟,同時也會給信用社本身培育出幽質客戶,提高信用社的盈利能力,真是一舉多贏。
“算盤”
打好後,信用社的同誌又主動找上門,了解花木基地的經營狀況,調查花木基地的經濟效益,還對花木基地的前景進行反複的分析。當時,萍鄉市的花木市場並不活躍,每天賣花卉苗木的就那麼幾個人,買花木的也極為有限。但是,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經濟收入較高,人人向往高質量的生活,崇尚用花木裝點人居環境。隨著城市綠化進程的加快,園林和城市小區綠化建設都需要大量花木,花卉苗木市場呈現一片火熱的現象。如果說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今天就是萍鄉市的明天,那麼,萍鄉市的花卉苗木市場就大有潛力。然而,在萍鄉市周邊地區,像肖福義這樣掌握了花木栽培技術又想幹敢幹的人確實不多。於是,信用社就將肖福義的花木基地列為重點扶持對象。1995年,宣風信用社再次向肖福義發放貸款,支持他將生產規模擴大到17畝,當年就實現利潤5萬元,且信用社的貸款順利回收。成功的支持,使蘆溪縣農村信用聯社更加堅定了信貸支持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的決心,並把它作為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新途徑和實現自身效益新的增長點,通過適時地調整了支農方向,把支持農村“公司+基地+農戶”作為信貸支農的一個重點。於是,肖福義有幸成為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通過幾年的發展,企業規模擴大了,效益提高了。2002年,肖福義建立了贛西生態園林建設有限公司,成為湘贛邊界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種植麵積達760畝,花木品種從原來的60餘種增至300餘種,其中名貴花木20餘種。2003年,公司正式更名為江西福義實業有限公司。肖福義花木場的迅速發展印證了信用社發放貸款前的市場調查,顯示出信用社獨到的眼光。截至2006年9月,蘆溪縣農村信用聯社累計向江西福義實業有限公司發放貸款1300多萬元,累計收回700多萬元。
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福義實業有限公司從單一的種苗銷售擴大了園林綠化工程,公司業務包括城市空間規劃、居住環境設計、居住區等園林建築施工和綠化施工。先後承建了宜春市體育中心、宜春市人民醫院和袁山公園、南昌鐵路新村等園林綠化工程,其中,僅宜春市人民醫院和宜春市袁山公園景觀園林綠化工程合同造價就達800萬元。
(3)一花引來萬花開
信用社支持了福義實業公司,福義實業公司主動承擔起帶領農民朋友脫貧致富的重任。公司在政府的正確引導、扶助下,有選擇地挑選一批責任心強,有一定技術基礎的農戶作為重點聯係戶,無償地給他們提供種苗和技術,並簽訂回收合同,使得當地群眾種植花卉苗木的熱情進一步高漲,更多的農戶自覺地加入到了發展花卉苗木種植這個行列中來。自此,福義實業公司實現了以地區資源為依托,以公司帶動農戶為主要形式的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實現了“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良性循環。在福義實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力的出路,3個基地輻射麵積8000畝,每季在花木場上就安排了100多農村剩餘勞力;在福義實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較好地增加了農民收入,公司與農戶簽訂合同,無償提供種苗,並以保護價格收購。2005年公司完成產值2000萬元,實現利稅300萬元,帶動種花農戶平均增收1.5萬元;在福義實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形成了花卉苗木的規模效應,蘆溪縣農戶陸續自發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公司帶動農戶867戶,與農戶簽訂回收合同達300萬株,產值達200餘元;在福義實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信用社通過信貸支持發展花卉苗木,使農村麵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2005年,宣風信用社對宣風鎮栗灣花卉產業村發放花卉苗木貸款105萬元,發展花卉苗木種植專業戶501戶,種植麵積達13000餘畝,比2001年增加12000多畝。到2006年9月,宣風信用社支持花卉苗木貸款已達1800餘萬元;在福義實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蘆溪縣農村環境幽雅,鳥語花香,呈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氣象,福義實業公司所在地-宣風鎮栗灣村被評為“萍鄉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