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互動,多方協作,使智盛發展壯大,由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個擁有600多名員工、年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稅利400多萬元的縣域骨幹企業。既解決了600餘名下崗職工就業,又每年為國家創造稅收200多萬元,還為農行增加了一定的利息收入和存款,使企業、銀行、職工多方受益,成就了一個社會多方共贏格局的縮影,從這共贏的縮影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啟迪。
5.2 神光長射鬥牛中
豐城,自古物華天寶,曆來人傑地靈。在這塊古樸而神奇的土地上,曾經造就了多少仁人誌士。如今,隨著改革的春風吹過,又走來了一批批時代的弄潮兒。農業銀行豐城市支行從1992年開始對江西華伍起重電器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信貸扶持,曆經14年的風雨和艱辛,使這個當初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式企業成為中國工業製動器領域裏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現擁有總資產24079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淨值3554萬元,流動資產17587萬元,淨資產11733萬元;占地麵積64畝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先後獲得了江西省政府授予的先進私營企業、第三屆全國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先進單位、2005年度江西省一級誠信企業、2005年度江西名牌產品、2005年度江西省機械行業十強企業、“十五”江西省機械行業技術創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裏麵無一不浸透了銀企雙方精誠合作、共同拚搏的辛勤汗水……
(1)龍泉劍中有傳說
“磨就霜鋒膽氣雄,神光長射鬥牛中。張華去後無消息,千百年來起臥龍。”出生於豐城的明朝抗倭名將鄧子龍一曲《磨劍口占》,字裏行間都映射出作者浪漫而自信的心態。事實上,熟悉華伍公司發展史的人都知道,這個1992年4月創建的豐城市起重電器廠,當時廠房還是從河洲建築公司租借的,兩台生產必用的舊機床,也是買來的淘汰設備。三五間房、七八個人,就是當年華伍公司的真實寫照。小作坊式的生產固然限製了當時的廠長聶景華施展才華的手腳,但這個畢業於四川財經學院的原江西煤田地質勘探一九五隊供應科科長硬是在困難麵前不低頭,懷揣著從農業銀行豐城市支行借來10萬元本錢,腳踏實地、奮力拚搏;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時先後開發了YTD、MYT2係列電力液壓推動器、MW係列新型電磁塊式製動器,並於1993年12月25日通過國內專家鑒定。?1994年又成功研製開發了YWZ2、YWZ4、YWZ5、YW係列電力液壓塊式製動器,其中YW係列為國內首創,獲國家專利技術;同年9月,順利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係認證。到1997年,公司員工總人數增加到62人,年銷售產值為898萬元,在全國同行業120個廠家中排名為70名左右,生產經營逐漸走出困境。1998年9月21日在各級政府和當地銀行的支持下,改製成立江西華伍公司。改製後,公司相對領先的技術和較強的研發能力以及充滿活力的民營體製,得到了我國集裝箱起重機的專業研發製造商-上海振華港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ZPMC)的青睞。通過ZPMC的全麵考察和考驗後,華伍公司於1998年10月10日,與“上海振華港口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有效期長達20年的合作配套協議書,並隨後於1998年11月18日雙方合作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豐城製動器分公司”。為滿足ZPMC高水平、高要求、高品質的配套要求,2001年1月18日,華伍公司注入資本1000萬人民幣,以占比90%的股份與上海振華港機集團在原ZPMC豐城製動器分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合資子公司-上海振華港機(集團)豐城製動器有限公司。
2002年,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需要,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實行擴建改造;投資4000萬元,其中農業銀行豐城市支行貸款600萬元,征地64畝,新建廠房、辦公設施21000平方米;2003年改造完成並投入使用。同年,開始實施用友軟件的U8ERP生產、物流現代化管理係統,使生產組織和過程管理開始走向現代化管理,為企業適應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擴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時候的華伍公司的產品產量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銷售收入已由1997年的898萬元猛增到2005年的15022萬元,產銷量躍居國內同行業第一。2004年承擔了我國全部製動器行業標準(共5項)的製修訂工作,真正成了國內同行業的龍頭企業。
(2)陽光總在風雨後
有一支歌唱得非常好:“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風風雨雨都接受,我一直會在你的左右!”是呀,農業銀行豐城市支行正如那歌詞一樣,在漫長而短暫的14年間,與企業同舟共濟、精誠合作,渡過了一個個難關,譜寫了一曲曲銀企合作的頌歌。無論是農業銀行豐城市支行還是華伍公司的員工都永遠不會忘記,在華伍公司的三個重要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