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如何構建強大高效的團隊陣容(4)(2 / 3)

第六項建議:建立起有效的衝突管理機製。

團隊中有效的衝突管理機製表現為四方麵特征:其一,它管理團隊內部或團隊之間衝突的成本較低;其二,它具備順暢的信息傳遞通道,使衝突各方能迅速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衝突管理方案;其三,它有清晰的衝突管理流程,當發生衝突時有關部門或人員都清楚應遵循怎樣的程序去管理衝突,享有什麼權利或應承擔什麼責任;其四,它還應具備預見性,對潛在的衝突具有先見之明,能盡早采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第四節中層領導是團隊建設的支柱

一、團隊精神=集體主義?

一個優秀的團隊總是有獨特的團隊精神在支撐著每一個成員。有人也許認為:團隊精神就是集體主義,就是整體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必須無條件服從集體。這種說法正確與否?——作為團隊建設主力的中層領導,如果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就很難建設好符合現代需要的一流團隊。

我們社會的精神境界一貫強調“集體主義”,可它究竟是什麼呢?人們認為:“集體主義”是與“個人主義”相對的基本道德原則,是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的“正確的”價值取向。它要求一切“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強調集體利益的道德權威性,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盡管它也提倡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結合與協調,要求二者辯證統一地發展,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長期以來,以傳統集權思想為本的中國社會,更注重的是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集體主義構成了企業管理思想的主要內容。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大集體,企業內的事業部、工廠、科室也是大小不等的集體。管理活動的目的和行為都是為了保持集體的協調。維護集體的利益,充分發揮團體的力量。例如,在生產方麵,企業主要不是鼓勵每個員工提高效率,而是注重整個集體提高效率。這種集體主義成了企業中個人與團體、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基本規範。它尋求員工把個人利益置於團體利益之下,做到團體利益第一,團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同時也要求把個人利益置於他人利益之後,做到先人後己,他人利益第一。這樣的價值取向發展到極點,集體主義的獨特表象就顯露出來了,那就是它追求趨同,而埋沒了人最本質的東西——個性與特長。

以趨同為基礎,我們有了為人民服務的絕對要求,有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舍己精神,有了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這些本無可厚非,但最怕的是物極必反,久而久之的結果是:多數服從少數,惟命是聽,惟命是從。而人的個性創造、個性發揮,最終則被扭曲和抹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