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內外“納瓦依學”研究狀況(1 / 3)

國內外“納瓦依學”研究狀況

文學評論

作者:伊力夏提·艾沙

摘 要:尼紮木丁·艾利希爾·納瓦依(1441~1501年)是一個維吾爾文化的踐行者和創造者,他創造性地把維吾爾語言藝術發揮到極致,不僅對維吾爾族,也對其他突厥語民族以及中亞非突厥語民族的語言藝術發生了重要影響,深入研究納瓦依已經超越了民族而成為一個世界性課題。現在,研究納瓦依的文學和學術遺產已成為專門的學科,稱為“納瓦依學”。

關鍵詞:“納瓦依學”;世界文化;突厥語民族

作者簡介:伊力夏提·艾沙(1976.4.6-),籍貫:新疆,單位: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現職稱: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東方文學與文化方向。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02

維吾爾族15世界著名哲學家、詩人艾利希爾·納瓦依(1441-1501)在自己短短60年生涯留下了具有顯著質量和數量的不朽作品,不僅在維吾爾文學史,更是在人類文學史上無比輝煌的奇跡。當時,納瓦依大師的創作受到了像赫拉特國王胡賽因巴依卡拉一樣的熱衷於學術的王侯等上層人群的支持以及廣大人民的愛戴,致使他的作品廣泛被抄寫、擴散。納瓦依的大多數作品在他生前就廣泛擴散到亞洲、歐洲以及非洲的穆斯林國家。後期曆史過程中,納瓦依作品開始翻譯成阿拉伯語、波斯語、英語、德語、意大利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漢語、日語等,跨越了地域和語言界限,在分布於世界各地,並受到了各地人民的關注。對於納瓦依作品的翻譯、出版以及研究事業自16世紀中也開始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逐漸形成了“國際納瓦依學”。

1557年在威尼斯出版了一本意大利語書《賽林迪甫王三個兒子的奇遇記》,克裏斯托弗·阿爾瑪尼翻譯成意大利語的這本書中就有納瓦依作品《七星》(《七個旅者的故事》)。根據納瓦依學學者、科學家法茲利亞·蘇萊曼諾夫的研究,選自《納瓦依詩集》於1635年就納入到英國牛津大學伯德利安圖書館,但是這時候歐洲人並不知道詩人的名望。1697年法國東方學家艾爾貝魯的《東方圖書館》一書出版後,歐洲人才得以認識納瓦依的名譽和聲望。這名法國納瓦依學家巴爾托裏美·D·艾爾貝魯在自己作品中題目為《艾利希爾》的文章中寫道:“曾任呼羅珊宰相,有巨大名望。是一位大學者,談吐優雅的人物。他在赫拉特建起自己的琳琅滿目的圖書館。”在自己題目為《納瓦依》的文章中寫道:“納瓦依曾經用波斯語和突厥語書寫過優美地詩篇,他有《法爾哈德與希林》,《萊莉與麥吉儂》,《伊斯坎德爾城堡》,《七星》的故事等敘事詩,此外他還寫有《四卷詩集》。”

16世紀歐洲學者開始認識納瓦依作品,可是學習納瓦依創作是20世紀開始的。1832年英國東方學家戴維在自己的作品《突厥語語法》一書中也載入了部分關於納瓦依的簡介。法國東方學者卡特米爾(Katrmer) 1841年自己的書中選入了《兩種語言的辯論》與《波斯國王史》。俄羅斯學者比若滋(I·Berezin) 《突厥語文選》書中選編了納瓦依的幾篇作品。學習納瓦依的創作是尼體提尼斯克(Nikitinski)的《納瓦依的國家與文學地位》的碩士論文1856年開始的。他對評價納瓦依為翻譯家詩人。1861年比林(Belin)關於納瓦依的論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發行的《亞洲》刊物上發表,比林(Belin)把納瓦依評為翻譯家。

法國翻譯學家布魯希(Bloshe)說:“這樣評價下降於納瓦依作品的價值”。俄羅斯東方學者額利密尼斯凱(Il’minskiy)研究和學習納瓦依的《兩種語言的辯論》作品,把他描述稱為查合台語的戰鬥者。巴托利德(Bartold) 《納瓦依的政治生涯》作品中把納瓦依稱為模仿詩人的看法。

同年(1861年)法國出版的《亞細亞》書刊的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期刊上刊登了東方學家佛朗索瓦·艾爾法諾斯·貝林作品《米爾·艾利希爾·納瓦依創作與生涯(摘) 》。這部研究作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廣泛研究了艾利希爾·納瓦依的生涯和創作活動。第二部分載入了詩人納瓦依作品《名人之談》和《驚愕的五士》片段的法語譯本。1866年《亞細亞》書刊“東方學者”版中刊登了貝林的論文《米爾·艾利希爾·納瓦依的道德觀、藝術觀以及哲學觀》。該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中,把巴黎民族圖書館中收藏的手寫稿《庫裏亞特》作為研究對象。1872年,貝林與土耳其學者艾赫邁德·瓦吉克一塊在巴黎出版了納瓦依作品《心之所鍾》的手寫稿。1902年在巴黎舉行的東方學學術會上羅森·布瓦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自己關於對納瓦依作品《兩種語言的辯論》最新發現手稿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