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語文課堂教學需要關注的幾點問題(1 / 2)

語文課堂教學需要關注的幾點問題

教育論叢

作者:劉毅

摘 要:目前新課改的語文課堂上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幾點建議:莫讓小組活動流於形式;傳統優秀的教學方式不能丟;關注個體,更應關注共體;把課後討論落到實處;教學板書有必要存在;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評價學生。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關注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01

課改以來,跟教師進行交流,有的教師說時間太少了,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有的教師說:太累了,每天備課到深夜;甚至有的教師說:學生太笨了,我怎麼啟發,他就是不說等等。教師所反映的問題,其實與我們教師的個人素質、文化水平、對課改理論掌握程度,對語文課程標準是否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與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現將語文課堂上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歸納如下,供廣大的教師參考借鑒。

一、莫讓小組活動流於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發展能力、質疑能力、思考探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課程改革提倡學生體驗式、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小組合作就是提供這種方式,它要求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與其他同學一起探究解決新的問題,學習新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但是如果我們不管什麼問題都要小組合作討論或者學生被動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隻能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認為小組討論作為課堂教學內容實施的唯一途徑。所以我們一部分教師的語文課堂的本質特征,即課堂上沒有小組討論就不能稱為課改教學;也有的教師把小組討論作為課堂教學內容實施的唯一途徑。所以我們一部分教師的語文課上,每節課都要有討論,而且用小組合作這種形式組織全班同學討論,課堂上議論紛紛,吵吵嚷嚷,學生積極踴躍地發言,表麵上看起來熱鬧,但實則無效,流於形式。

小組合作討論這種形式隻有在師生確實需要對某一問題通過合作、討論、研究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因此,小組討論合作這種方式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和指導方法,教師應當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如何組織成員討論,組內人員如何分工,怎樣傾聽,怎樣發言,怎樣質疑等,否則的話,小組合作就是無效的討論,白白浪費時間。

二、傳統優秀的教學方式不能丟

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度,課改教學也是一樣,偏離這個度就會走另一個極端。

課改教學中我們要摒棄的是傳統教學中填鴨式、選拔式教學;摒棄的是將文章分得支離破碎,學生看到的隻是骨頭,而沒有血和肉,文章毫無美感而言,課改並不是對過去的全盤否定,而是要揚棄,有繼承、有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要把感悟的時間留給學生,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把表達的權利還給學生。要變單純的接觸性學習為自主的創造性學習,變被動的閱讀訓練為主支的閱讀感悟,要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在互相合作中解決問題。

三、關注個體,更應關注共體

課改的宗旨是關注每一學生的發展。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讓聽課者覺得整節課順暢流利,教師啟發到位,往往請那些思維敏捷,能夠答出符合教師心時答案的那一小部分學生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