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形勢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1 / 2)

新形勢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

教育論叢

作者:盧燕

摘 要:新形勢下,如何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學內容貫穿於從學生入學到實習就業的全過程,針對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了有效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盧燕(1984-),女,廣西貴港市平南縣人,廣西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分團委書記,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就業。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02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學擴招,中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生的門檻降低,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許多學生出現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下降,就業和發展目標模糊等新問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也越來越凸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體係已成為各高校就業服務一體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就業服務體係的強有力支撐,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不但是學生的個人發展問題,而且也和社會和諧穩定密不可分。

在新形勢下,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激發學習動力,激活思維,不斷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已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而如何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學內容貫穿於從學生入學到實習就業的全過程,研究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現狀,探究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采取有效對策,有利於提升學子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一、存在的問題

(1)泛泛而談的多,專題深入的少。

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材,涉及麵比較廣,內容比較係統,每節課的內容較多,但課時數有限。不少教師授課時講究麵麵俱到,缺少從一個點生發出的對整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剖析,就事論事、泛泛而談的居多,而專題深入的少。麵麵俱到會使講評流於形式而忽視知識的深度和遞進性,泛泛而談則易言之無物,給學生以“炒冷飯”的感覺。從認識結構上來講,抓不住重點的授課,似乎課堂容量很大,其實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與其有頭無尾,不如進行精選,針對學生實際,把講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分成若幹個專題深入的講。

(2)理論說教的多,聯係實際的少。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純理論知識較多,實際操作內容很少。不少教師在講授這門課程時,聯係實際的少,僅僅是空洞的說教,空談大道理,要麼照本宣科,要麼自我解讀。理論如果講授太乏味,講的人吃力,聽的人無趣。學生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的教學不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理論和實際聯係少,教師不考慮學生的疑惑,而是一味地高談闊論。雖然教師在講述基本理論時,列舉了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和剖解,但是學生的滿足點不僅僅在於此。學生需要的是解決日常的生活和就業中碰到的許多矛盾。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如果僅僅講理論的話,那麼學生學完之後也是白學,茶壺裏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來,空談大道理智慧讓人覺得雲裏霧裏,華而不實。隻有結合實際,指導實踐才有生命力。

(3)教師講解的多,學生參與的少。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組織、指導學生和幫助學生利用問題的情景,通過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最終達到意義構建的目的。如果隻是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台下聽,教師一言堂,忽視學生的參與,學生得不到實際操作的機會,這將不僅妨礙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同時也將不利於學生知識的鞏固。因此,我們在講授這門課時,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為主體,課堂教學應是師生同唱一台戲,而且戲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是配角。

(4)授課形式單一的多,多樣化的少。

目前,不少教師在講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時,仍采取單一的“統一式”授課方式。授課內容多局限於基本理論,過於單一,難以學生的現實需求。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形式仍是不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而案例式、研討式、座談式等授課方式卻鮮見。授課手段也是“傳統型”的。多樣化的授課手段,把多媒體教育手段運用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中,開展“現場式”教學,采取現場觀摩、實地講解等多種形式的更是少之又少。授課地點一般也是“固定型”, 沒有把課堂由室內搬到室外,僅僅以課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