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布魯納的“適切性課程”理論反思現有大學英語教學目標(1 / 2)

從布魯納的“適切性課程”理論反思現有大學英語教學目標

教育論叢

作者:魏尼亞

摘 要:本文試從布魯納的“適切性課程”理論出發,反思現有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提出以高素質應用型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雙目標”理念。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適切性課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雙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01

2010年7月,國家在2002年全麵開展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礎上,又頒布實施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推動了高等教育的新一輪改革浪潮。為了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各高校都在對其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係建設進行重構以適應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學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和高等教育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助推器。為支撐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目標,各高校都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積極的思考與探索。近年來,雖然大學英語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等方麵發生了變化,但大學英語教學仍然有些不盡人意。筆者認為,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應基於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重建。本文將以布魯納的“適切性課程”為理論基礎,反思現有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提出大學英語教學“雙目標”理念。

一、布魯納的“適切性課程”理論

布魯納是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是最具感召力的教育改革家之一,其課程理論對現代大學課程體係建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布魯納論著頗多,以《教育過程》和《教育適切性》最具代表性。

“適切性課程”理論是布魯納課程論思想從結構主義轉向人本主義的一個標誌,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一方麵,關於課程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布魯納認為,“為了求得智力優異而努力,和為了從根本上改革社會而鬥爭,應該是並行不悖的。”教育改革不能脫離社會需求。因此,課程改革應立足於現實社會的需求。社會在不斷進步變化,那麼,教學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社會進步而動態發展,以實現與社會的適切性。

另一方麵,關於課程設計的相關問題。布魯納指出,課程要針對我們所麵臨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課程與社會問題息息相關、不可分割。課程要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因此,課程不僅局限於課堂學習,還應延伸到社會生活、工作中。

二、布魯納的“適切性課程”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重建的現實啟示

從布魯納“適切性課程”理論我們可以看出,學校教育目標的製定首先應立足於學校所處的社會環境,滿足其所處社會的需求。作為學校教育目標的支撐,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必將基於社會環境。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夠僅僅停留於通識教育中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或是止步於基礎教學階段,而應凸顯其工具性特征。這樣,其教學才能夠真正服務於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現存問題及其影響

教學目標是進行具體教學活動的指揮棒,是教學質量得以保證的要素之一。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存在的不足必將折射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影響到大學英語課程體係建設。因此,對現有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不足進行剖析必將有助於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重建,從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1.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現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