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情感培養(1 / 2)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情感培養

教育論叢

作者:吳四蘭

摘 要:現代化的教育不僅僅隻是教育知識,還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教育人離不開情感教育。語文屬於一門思想性、文學性以及知識性相互統一的工具學科,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以及強烈的情感內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在向學生進行知識傳授以及培養能力的同時,要注重挖掘出課本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滲透思想教育,促進小學生情感建立及初步形成。

關鍵詞:情感教育;思想性;情感因素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01

情感是一種內驅力,積極的情感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激情。語文教育不僅是一門培養學生分析跟如何運用語言能力的課程,更是一門教育人的課程,它能夠陶冶大家的情操,發展其個性,是培養情感的特殊載體。那麼,在語文課堂教育中,學生的情感該怎樣被激發出來,最終形成情感的共鳴,如何讓大家對語文的態度、興趣以及意願都轉化成為生命的激情。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1)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情感教育具有滲透性能,可以通過語文語文教學將文中所承載的情感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轉換成為學生自身的情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情感教育對於培養學生健康純潔的情感、堅貞高尚的節操以及愛憎分明的態度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夠在無形中啟發以及挖掘出學生的靈性,喚起學生愛憎親仇的健康意識,從而可以讓大家向善的情感能夠得到不段的鞏固和鍛煉,這就要求了教師本身具有健康的情感,因為小學生的情智還沒有完全的發育成熟,缺乏分辨教師情感取向的能力,老師不好的情感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學生。

(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調控學生的情感。小學生的情感比較的豐富,對一切客觀事物都充滿的熱情以及強烈的好奇心,然而年齡、知識以及經驗的限製因素,不能夠穿透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感情的淺顯造成了容易衝動以及缺乏穩定性跟可控製性能,他們需要被他人理解,因此老師需要多跟他們溝通和交流,有效的調控學生的情感,最大限度的開發出學生的內驅力,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心理潛能。

2、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1)情感性

語文是一門最富有情感的課程,它能夠通過美的事物激發出人們的情感,最終喚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鳴,最大限度的激發出教與學的積極性,讓師生在情感交流中,精神得到陶冶和升華,最終能夠達到樂教樂學的境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特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懷著對語文教學深深的愛以及對學生的喜愛和關心講授他心愛的語文,用富含有情感的教學方法和語言引領學生感受和體驗課文中所蘊含的語言美以及情感哲學美,了解課文中用語言所表達的各種人類情感。

(2)審美性

審美性主要是指語文情感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跟其他學科無與倫比的美育功特性,語文課程的美育目標給語文的情感教學添加了一種很美妙的色彩,如果缺失了美,那麼情感教育將會變得很僵化、枯燥失去語文教學中美的神韻,對語文文化內涵的理解將隻有空洞的政治理論跟虛偽的道德指標。因此,對美的感受跟理解以及人的全麵和諧發展的追求,是其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同時也是最高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