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就業談高校大學生能力培養
教育論叢
作者:趙紅軍 趙瑞傑
摘 要: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也隨之增高。因此,高校應立足於為適應就業形勢、符合市場需求,而塑造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畢業生。本文結合當前的就業形勢,著重闡述21世紀高校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以及高校加強大學生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畢業生;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據官方數字統計,2012年全國本科畢業生人數680萬,到2013年,全國本科畢業生人數將高達700萬,比2012年新增20萬人。近幾年,國內的經濟形勢並不穩定,每年累積的未就業人數以及逐年新增的畢業生人數,使原本就緊張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畢業生人數激增,使用人單位在需求結構和層次上有了新的轉型,開始注重根據自己的需求及企業文化素質選擇畢業生,且優中選優。
一、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據一份關於大學生的就業調查統計顯示“在單位被問到招聘中更看重畢業生哪些方麵能力時”,86.1%的企業選擇專項技能,80.5%的企業選擇道德素質,63.8%的企業選擇溝通能力,52.78%的企業選擇培養潛能,50%的企業選擇心理素質,另外才是社會實踐能力、外語能力、畢業院校、性別等。1
美國勞工部曾公布一些受雇主歡迎的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技能、溝通能力、計算機編程技能、培訓技能、理財能力、管理能力、外語交際能力和商業管理能力。2
結合以上可以看出,大學生應具備的就業能力主要包括紮實的專業技能、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獨立的創新能力、嫻熟的實踐技能等方麵。
1、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對自身所學專業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也將成為其畢業後從事其本專業技術或研究工作的實際應用能力。對畢業生而言,其專業技能的強弱仍舊成為眾多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首要條件。一方麵,員工技能的專長將會提高企業的整體文化素質;另一方麵,專業技能強的人會有一個堅定的目標,會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去做。
因此,在大學期間,應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首先,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其次,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方法和途徑;最後,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與技術水平。
2、組織管理能力
眾所周知的名企—惠普公司,其選拔銷售人員的用人標準是:願意從事銷售工作;班級綜合素質評定前20%;沒受過任何處分;擔任過校內學生幹部或參加過社團工作、做過義務工作或社會兼職工作;能承受壓力、做事有始有終、誠實守信;喜歡與人打交道,溝通能力強、在團隊中能與人和諧相處、互相配合,有良好的表達能力。3
從惠普的用人標準可以得知,擔任過校內學生幹部或參加過社團工作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極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學生時代,學生中的管理者應該具有敏捷的思維、超前意識、敢作敢為的精神以及果斷的魄力,他們善於協調學生各部門、各組織之間的關係,權衡利弊,有效合理地運用人力、物力、財力,更經濟更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目標,這就是所謂的管理技能和組織技能,也是用人單位最渴求的能力。
3、溝通能力
飛利浦電子中國集團人才資源副總裁徐承楷先生評價說:“與國外大學生比較,中國大學生可塑性很大,素質高,負責任,但工作戰戰兢兢,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表達能力和國際視野普遍軟弱,書呆子型的學生還是比較多。”是否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直接關係到是否能獨立積極主動地完成一件事,也直接影響到工作完成的順利度與完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