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畫建築題材的表現技法
藝術研究
作者:王連偉
注:本論文屬於齊齊哈爾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國畫藝術對齊齊哈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項目編號:XL2012020)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中國畫和中國建築都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和突出代表,雖屬於不同的藝術門類,但兩者之間有著很多共同特點,而且兩者也相互影響和滲透著。本文對以建築為表現題材的中國畫的表現技法進行分析,發掘中國畫藝術語言的表現力,同時也拓展了中國建築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中國畫;建築題材;表現技法;筆法;墨法
作者簡介:王連偉(1991-),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美術係,研究方向:中國畫。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來臨,信息與科技的高速發展,自然山川的大力開發,對古老的中國畫表現方式與題材選取方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大都市的人文景觀、園林景觀等建築題材,成為當下山水畫畫家新的關注點。畫家們寄於情、言其誌的表現對象由過去的山野林泉轉向了現代建築題材。清代石濤說過“筆墨當隨時代”,生活中的場景能觸動人的情感,就會觸動主體的創作思維,努力地去不斷探索新的筆墨表現形式來體現新主題的需要。
筆墨,是中國畫根的問題,它不隻是技巧,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意蘊。隻有以深厚的傳統作為根基,筆墨才會更加自由。當技法達到成熟之後,要看的就是畫家個人的綜合素質,修養越高,筆墨語言愈有內容。
建築題材在傳統山水畫裏很常見,不但許多畫麵裏出現建築,而且建築本身還能單獨作為題材表現的主題來形成畫麵。由於這種專門以建築為題材的山水畫往往以宮殿建築為主,必須依靠界尺這種工具來保證所畫線條的平直,所以也稱為“界畫”。界畫與其它畫種相比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要求準確、細致地再現所畫對象,分毫不得逾越。界畫形象、科學地記錄下古代建築以及橋梁、舟車等交通工具,較多的保留了當時的生活原貌,其意義已突破了審美的範疇。界畫一詞也見於北宋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
城市建築無疑以高樓大廈為主,現代的高層建築其外觀形態遠比傳統建築要簡單得多,客觀而言不利於張揚傳統山水畫那種“S”形曲線或“Z”型曲線的章法特色。但藝術的真正發展必須對以往有所突破,所以高樓大廈對於現代山水畫而言也不是不可觸及的。為了避免其建築輪廓線那樣的長直線在畫麵中過與突兀,可以在筆墨語言上多做些文章。可以使用淡墨法和潑墨法,將建築輪廓的長直線進行“軟化”,使其有了些曲線的效果。這最終可使得畫麵中的建築和樹木在雨景下渾然一體。再如遠處的建築在表現的時候,我們可以整體的去表現,使用筆墨更加的放鬆,可以使用潑墨或破墨等技法,而不必拘泥於小節,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係,達到收放結合並自如。
對於建築題材而言,其形態不如山石及樹木那樣豐富多樣,所以筆墨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尤為重要。可以說建築題材得以順利刻畫最為重要的技術性因素就是多樣化的筆墨。我們可以多做如下練習來提高藝術審美修養,找一處場景,在畫麵構圖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多嚐試幾種不同的筆墨語言形式和濃淡深淺變化,例如同一位置的同一株樹,在上一幅畫中可以作濃墨處理,而在下一幅畫中可以嚐試作淡墨處理。不斷探索,相互比較的過程中自會有許多收獲。其性質是技術訓練,雖涉及不到太多的藝術思想研究,但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