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1 / 3)

基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

德育研究

作者:嚴正 張涵

摘 要:本文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理論基礎和研究視角,來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困境,繼而提出培養大學生主體意識、形成多元化的擇業標準、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增開團體生涯輔導、提高職業規劃教育的專業性,是引導大學生走出職業生涯困境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需求層次理論;職業生涯規劃

作者簡介:嚴正(1986.6-)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2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概述

1943年7月美國著名哲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創始人馬斯洛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人類動機理論》的論文,在這篇論文裏,他首次闡述了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有低級需要何高級需要,最終實現理想和抱負。

馬斯洛的等級分層需要理解並不意味著隻有低級的某種需要完全得到滿足,才會出現高一級的需要,現實的情況是人們的各種需要交叉在一起,共同存在某些基本需要隻要得到部分滿足就會產生上一級需要,對大部分大學生而言,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會考慮以下幾點(1)良好的工作環境、優惠的福利待遇為追求目標,(2)以職業的穩定和保障為追求目標,(3)渴望良好的人際氛圍,(4)對地位、榮譽、權力、責任的追求,(5)希望能發揮個體特長,體現自我價值。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規劃職業經驗不足,還處於朦朧期

不少大學生尚未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就業和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認為職業生涯規劃作用不大,計劃沒有變化快,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自己的定位也不夠準確。許多大學生在上學期間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該幹些什麼,對整個國家形勢也漠不關心,對自己的前程也考慮的不多。當然不少大學生在學校有過勤工儉學、帶過家教等的社會鍛煉,這些同學要比其他同學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麵理解要多些,但不少隻不過停留在表麵,還沒有對自己的規劃有深入的分析和設想。

(二)大學生盲目追求功利,職業價值取向偏頗

當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判斷有金錢至上、地位至上、實惠至上的功利化傾向,大學生對就業的單位要求較高,有的甚至是離譜。多數大學生看重自己就業後的收入等外在因素,而忽視了職業的發展空間,不少大學生眼高手低,剛入單位就希望能有個主管、高管的位置,沒有考慮到自身能力和工作經驗,最終不少大學生對職業規劃有失落厭煩意向。

(三)大學生混淆職業選擇,職業規劃概念不清

大學生很容易混淆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選擇的概念,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周而複始的連續過程;而職業選擇,單純的講就是找一份工作,實際上職業選擇本身也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等因素選擇符合自己工作的一個過程。很顯然職業選擇是職業規劃中的重要一環,但職業選擇的概念範圍明顯要小於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四)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起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