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博時代的圖書館微博服務新探(1 / 2)

微博時代的圖書館微博服務新探

文化論壇

作者:餘婧鑫 陳偉

摘 要:論文通過對國內主流微博平台圖書館微博應用現狀的研究,分析了圖書館微博的發展變化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使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微博更好地為讀者服務並樹立圖書館品牌。

關鍵詞:圖書館微博;圖書館服務;讀者服務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餘婧鑫(1986-),女,助理館員,在讀碩士,廣西桂林圖書館館員。

第二作者,陳偉(1984-),男,助理館員,本科,廣西桂林圖書館館員。

[中圖分類號]: 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微博,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將博客與即時消息(IM)服務相結合的一種Web2.0形式,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它是指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社交網絡平台,其“互動性”、“即時性”、“簡潔性”、“共享性”的特性使其近年來迅猛發展,在企業、科技、政界、傳媒界得到普遍應用。國外最為著名的微博是起源於2006年美國Twitter,國內走在前沿的是2009年8月推出“內測版”的新浪微博以及2010本年4月發布“體驗版”的騰訊微博。

一、微博的特點及優勢

1.信息交流的互動性

有別於一對多的主題交流社區如博客、貼吧、論壇等新媒介,微博的關注機製可單向也可以雙向,微博融合了博客、社交網站SNS(Social Networking Site)和即時消息IM(Instant Message)的部分功能,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雙向互動傳播。傳播者發出信息,受眾對此信息感興趣可以評論或轉發,如果想成為某一傳播者的“粉絲”,受眾可以“關注”該傳播者,“關注”之後,受眾可在自己的微博網頁上看到該傳播者的每一條更新信息。換言之,微博的傳播是一種無核的裂變方式,比傳統媒體的線性、扇形傳播和一般網絡平台的網狀傳播更容易擴散信息,這也使得微博迅速成為當前極具時效性和影響力的傳播工具。

2.信息發布的及時性

在互聯網時代,微博的一大重要特色是其優勢在於用戶可以通過網站、E-mail、IM工具、手機等多種方式跟隨博客進行訂閱、訪問以及實時參與微博的交流。用戶不再需要僅僅依靠電腦傳遞信息,隻要有網絡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地發送和接收信息。《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至2012年6月底,微博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達到43.8%,成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機應用。手機微博用戶的增長,一方麵得益於微博自身的即時性和媒體優勢,用戶體驗較好,流失率較低;另一方麵,手機微博客戶端功能不斷增強也提升了手機用戶使用微博的黏性和使用體驗。

3.操作方式簡便多樣化

微博使用簡單便捷,既可以從微博的專業網站平台(新浪、搜狐、網易、鳳凰、人人等),也可以利用手機WAP、手機短信、彩信或即時信息軟件(QQ、MSN、Skype 等)。用戶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使用的平台,以最為便捷的方式實現微博的發送和接收。

4.信息內容簡潔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