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其對策(1 / 2)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其對策

文化論壇

作者:左克銳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我國高校貧困學生群體日益增大,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對如何完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促進貧困學生成長成才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高校;貧困學生;資助育人

[中圖分類號]: G52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在校大學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貧困學生也隨之日益增多。對此,國家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出台了一係列政策,建立起國家獎學金、國家勵誌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助學貸款、“綠色通道”、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的高校貧困學生資助體係,取得了顯著成效,高校貧困學生的上學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但是,僅有物質資助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資助工作在解決貧困學生經濟困難的同時,還必須發揮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隻有這樣才能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保障其健康成長成才。

一、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

1、貧困生認定缺乏完善的機製

目前高校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了解,僅局限於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民政部門出具的困難證明、學生日常表現等途徑,無法全麵如實的反映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給後續的認定工作帶來困難。各地經濟情況不同,對於什麼樣的家庭經濟情況可以認定為困難,以及如何確定困難等級,沒有統一的標準,加之部分政府部門管理不嚴,少數非貧困生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得困難證明,也增加了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難度,學校貧困生認定工作麵臨困境,難以覆蓋所有困難學生。

2、重經濟資助,輕育人工作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高校貧困學生群體,通過不斷完善高校資助政策與措施,加大資助力度,力求將獎、助學金及時無誤發放給相應學生,資助工作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很多高校資助工作還隻停留在經濟層麵上,把資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作為最終目標,資助與育人相分離,社會參與度低,缺乏對貧困學生的係統教育,全員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3、教育環節缺失,學生感恩、誠信意識淡薄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感恩、誠信、心理等教育環節缺失和薄弱的問題,部分貧困生雖然獲得了經濟上的資助,卻很難實現“精神脫貧”。很多貧困生“等、靠、要”思想突出,覺得受到資助是理所當然的,產生“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的錯誤想法,對不需要付出努力的資助方式熱情很高,而對勤工助學等需要付出汗水的方式不感興趣,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部分貧困生誠信意識淡漠,社會責任感缺乏,受到資助後沒有起碼的感恩之心。

二、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完善途徑

1、建立科學的貧困生認定體係

根據教育部有關貧困生認定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國區域差別較大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地區製定相應的貧困標準,建立貧困生家庭經濟情況量化測評指標體係,以此作為劃分學生貧困等級的重要依據。高校應建立起可信的貧困學生信息庫,並進行實時更新,形成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複查製度,每年抽取貧困生庫中30%以上的貧困生以民主測評、座談、家訪等形式進行複核,對不符合貧困標準的學生移出貧困生庫,追究弄虛作假者相應責任。完善班級貧困生認定機製,班主任應加強對班級貧困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把好初選關。二級學院貧困生認定領導小組要將觀察評議製度化,規範操作,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加大對民政部門的權力監督,進一步改進家庭經濟困難證明開具辦法,堅決杜絕弄虛作假,亂開貧困證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