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乍一看,也許會使你覺得有點兒滑稽可笑,試問誰還不知道自己家住在哪裏,姓啥名啥,排行老幾,一頓能吃幾碗飯?且慢:假若要問每個人對自己言行的優缺點、是與非、愛與憎,都有自知之明,那就不盡然了。在希臘雅典的德爾裴神廟裏,有這樣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偉大思想家盧梭稱讚這句箴言,“比倫理學家們的一切巨著更為重要,更為深奧。”可見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也是很不容易的,並非人人都能切實做得到的,不是嗎?在日常生活中不鮮見這種情況:有的人認為自己馬列主義理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驕傲自滿,盛氣淩人,把誰也瞧不在眼裏,甚至把事情辦糟了,還不以為非,反以為是,我行我素,滿不在乎。相反的,有的人卻有自卑感,又過分看輕自己,誇大了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覺得事事不如別人,工作中畏首畏尾,惟命是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自怨自艾,甘願落後於人。究其原因,這兩種人共同的思想根源,都是對自己的認識帶有很大的片麵性和盲目性的結果。
“人貴有自知之明。”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既可避免妄自尊大,又可避免妄自菲薄,清醒地找到“自我位置”,奮發圖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有所創造,有所發明,有所前進,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貢獻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那麼,怎樣才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呢?一要“吾日三省吾身”。經常檢查自己的言行,哪些對了,哪些錯了,發揚成績,克服缺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誌把自我省察稱為“自我訴訟”,嚴格解剖自己;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每天寫日記,每晚在腦子裏“過電影”,檢查自己的言行;保加利亞革命家季米特洛夫每天都要回顧一下當天做了些什麼事,是正號還是負號,這些都是我們效法的榜樣。二要“以人為鏡”。古人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自以為是、驕傲自滿的人,通過與傑出的人對照,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有自卑感的人,通過與不如自己的人對照,可以發現自己的優點,揚長避短,增強上進的信心,有所作為和建樹。三要虛心傾聽群眾的意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把自己經常置於群眾監督之下,放下架子、丟掉思想包袱,廣泛地了解群眾對自己的意見,發現缺點,及時改正。切勿孤芳自賞,故步自封,或萎靡不振,自暴自棄。《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說:齊王為了傾聽臣民們對自己的意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古人尚且如斯,我們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的利益,還有什麼缺點不能克服的呢?總之,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最根本的途徑是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增強黨性和責任感,提高認識自己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才能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完成曆史賦予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