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K開始就引進了香港式管理,采取的是標準的8小時工作製,杜絕遲到早退。當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中,遲到早退、請假幹私活的現象很普遍。TTK這種嚴格規範的管理和高效率的經營業績在當地產生很大的影響,不久就被視為當地工業企業的一麵紅旗。在惠陽地區1985年行政公署(以下簡稱行署)的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地區電子工業要以TTK為中心”,這讓張濟時和TTK管理團隊感到非常自豪。畢竟這隻是一家辦了不到4年的企業,能在行署領導眼中有這樣的地位,確實難能可貴。TTK也為電子工業公司積累了第一桶金。
在TTK,加班是很經常的事情。李東生年輕氣盛,精力充沛,加之對自己有著較高的要求,加班對他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就是不加班,李東生也總是喜歡晚上留在工廠小辦公室裏看書。讀書,這個他多年保持的習慣,猶如李東生的第二生命,即使他在日後全麵執掌擁有上萬員工的國際化企業,百忙之中,他也沒有放棄讀書。儒商氣質,顯然非一日之功。
TTK最初做的是磁帶產業鏈中最末端的後序裝配,具體工作包括兩大塊,一是把采購來的磁帶原料從一個大卷切成小條,然後繞成一個個小卷;另一部分是用注塑機生產裝磁帶的盒子,最後將磁帶裝配到塑膠磁帶盒上,貼上標簽就能往外賣了。李東生負責磁帶裝配設備的維護,也做注塑機和模具的維修。他還在廖振凡的幫助下,對進口的磁帶繞帶機做了技術改進,提高了效率,使得計件工資的操作工人增加了收入,工友們都很喜歡他。
當時,兩個喇叭和四個喇叭的收錄機正在全國熱銷,鄧麗君等港台歌曲也正在內地流行,而有著紅色包裝、印著“TTK”字樣的磁帶,以遠低於日本產品的價格逐漸成為市場的寵兒。TTK磁帶的銷量快速增長,產品供不應求,這使張濟時萌發了引進上遊磁帶塗覆設備的想法。當時TTK生產所需的大卷磁帶都是從日本和香港地區進口,成本較高。TTK能否自己做磁帶塗覆這道最關鍵和利潤最高的工序?為了熟悉市場、了解行情,範品魁將張濟時和鄭傳烈派往香港,通過四處求經、多方打探,並直接和香港亞美磁帶廠討論,接觸磁帶設備和原料廠家,籌建一個塗帶車間的計劃應運而生。
所謂塗帶,就是通過專業設備將具有信息存儲功能的磁粉物質和化學材料混合攪拌,再均勻塗覆在聚酯薄膜上,然後幹燥、壓實。磁漿配方調製、帶基塗覆工藝在當時算是高科技產業,設備精度要求很高,需從日本進口,投資也相當大。以TTK的能力,做此項目,風險很大,但如能建成塗帶車間,將大大提高TTK的競爭力。張濟時權衡再三,在範品魁的支持下,決心放手一搏。他們一起說服行署領導,獲得銀行貸款支持和50萬美元的外彙指標,引進磁帶塗覆生產線,並順勢建設了新的TTK廠房。
在新建的塗帶車間廠房交付使用之後,TTK花巨資從香港引進相關技術和化學設備、塗帶設備、壓光幹燥設備以及磁帶切割機等,港方的技術專家也到了惠州。這時需要一名稱職的主管承擔安裝調試設備、培訓隊伍、組織生產的重任,張濟時決定啟用李東生擔任塗帶車間主任。
這是在1984年初夏,李東生加入TTK兩年後實現了自己的第一個職業目標——當車間主任。李東生記得,當時他正在注塑車間安裝調試兩台新進口的注塑機,張濟時將他叫到辦公室直接對他說:“小李,你敢不敢負責將塗帶車間搞起來?”李東生並沒多想,便大聲應道:“我敢!”
這個新項目涉及化工、電子、機械等多個專業,李東生帶著20多個年輕人,麵對一無所知的設備,什麼活都要親自動手,而且要邊幹邊學,解決各方麵的問題。雖然香港的設備供應商派了幾個工程師幫助安裝調試,但交接完設備,教會設備原理和使用方法後他們就走人了,剩下的事情必須由李東生他們自己完成。李東生真正體會到了責任的重大,能不能圓滿地完成任務,不僅關係到TTK的發展,而且會在整個惠州地區引發重大影響。當時整個惠州對這個項目都極為關注,因為這是當時惠州電子行業投資最大的項目,進口設備金額達到了50萬美元,在20世紀80年代,這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擔子雖重,李東生卻甘之如飴。對他來說,能有機會承擔如此重任,顯然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領導們的認可和信任。半年的設備安裝和試產的經曆,讓李東生收獲很多。他第一次獨立承擔一個項目的責任,決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設備安裝過程中需要學習化學、機械等方麵的知識,按照設計圖紙安裝調試好化學、機械、電器、電子一體化的成套設備,而且大部分工作都在港方工程師指導下由李東生他們自己動手完成,這讓李東生積累了很多經驗。李東生是學電子的,化學和機械方麵的知識不多,這次是趕鴨子上架,他必須自己找資料,研究圖紙,將設備一台一台地裝好,將每項工藝流程調通。那段時間,李東生每天都泡在工廠,帶著一幫年輕的技工忙工作。當時他們麵臨的最大挑戰是化學溶劑與磁粉的攪拌和調試工藝。原來TTK計劃購買供應商做好的磁漿,但後來發現這樣成本較高,且長途運輸無法保證質量,便決定增加部分工藝設備投資,但廠房能隔出來的製漿車間麵積不大,這給設備布局和安裝造成很大的困難。由於空間太小,製漿車間的空氣中充滿了高濃度的化學溶劑,當時也沒有職業安全防護意識,李東生在車間每天都會吸入大量化學氣體,兩個月下來,體重竟增加了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