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惠陽地區電子工業公司下屬企業除了TTK,又多了一家東日公司,主要做錄像帶生意。與TTK初創時一樣,由於原材料和外銷完全被外來合作者控製,利潤之薄可想而知。
翁耀明的退出促使公司在1985年年初作了一個重要決定,派自己的人去香港開設代表處,全權負責原材料的采購和外銷等業務,以彌補合作商單方麵撤出後造成的業務空白和損失,同時借助香港這個平台尋找新的商機。代表處需要一個業務經理坐鎮,因為責任重大,甚至可以說直接關係到公司後續的發展,在人選問題上,公司領導慎之又慎。
董事長範品魁和總經理張濟時在再三討論之後,決定把精明能幹的李東生派往香港。對於剛剛完成塗帶車間籌建的李東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
多年後,李東生將這一次選擇看做自己職業生涯的一個最重要的轉變。曾經夢想做一名工程師的大學生李東生,完成了人生中又一次轉身。走上這一條路後,他就再也沒有回過頭來在車間和生產線上親自負責生產和技術方麵的工作,而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曆練中逐漸由業務經理成長為能夠決定企業走向和命運的掌舵人。
跟著張濟時第一次抵達香港後,看到的一切讓李東生不禁覺得自己就是《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這座素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自由港、現代化大都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街道寬敞整潔,商店鱗次櫛比,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香港並非十全十美的人間天堂,繁榮的背後也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對於長期生活在內地的李東生來說,香港無疑就是一座擁有美好富裕生活的大觀園。
實際上,李東生並不是單槍匹馬去香港拓荒。在與翁耀明合作辦TTK時,最初的原材料采購和外銷都由港方一手包辦,TTK隻管加工成品。做了一陣,TTK似乎覺察到港方在采購和外銷方麵存在著貓膩。鑒於此,TTK的控股公司惠陽地區電子工業公司便先後委派張濟時和鄭傳烈等人去香港,受到監督的港商果然不能再肆無忌憚地盤剝利潤,公司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是對於駐港的人來說,工作確實辛苦異常。
派人駐港的最初目的無非是防止被港商過多地壓榨,為企業多爭取點利潤,被派去香港的人自然舍不得亂花錢。因此,李東生的前任們就住在香港老板家裏的鍋爐房。原本狹窄逼仄的空間還要放兩張床,這讓身高一米八幾的鄭傳烈苦不堪言,每晚隻能蜷縮著睡覺,稍一翻身就兩頭在外了。晚上休息不好,白天還要到處奔走,了解行情,討教經驗,疲累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李東生接替鄭傳烈駐港,對這些情況當然有心理準備,所以條件再怎麼艱苦他也不會太覺意外。反倒是此前已經赴港的張濟時第一眼見到李東生,就忍不住大笑道:“你怎麼穿個涼鞋就來了啊?”
李東生不明就裏,張濟時二話不說,趕緊先帶著李東生去商店買了一雙皮鞋並讓他立刻換上。回去之後,張濟時才解釋其中的原委。原來在香港,做生意的人是不會穿涼鞋的,連普通白領都是穿皮鞋的,隻有做苦力的人才穿涼鞋。李東生恍然大悟,這段經曆也讓他切身體會到了文化和習慣的重要性。數年之後,在實施國際化戰略時,為了向團隊強調入鄉隨俗和尊重當地人的文化和消費習慣的重要性,李東生還常常以這個小故事現身說法,聽者無不覺得生動而傳神。
李東生到香港,其使命是非常清晰的。迫在眉睫的任務是要處理由於TTK的港方股東退出之後造成的業務真空,其次是要把TTK的出口業務穩定下來。另外,他還要把當時TTK磁帶的海外采購業務渠道維持住,使公司能平穩地繼續運作下去。
這三個使命對李東生來說,並沒有多少難度。在香港,張濟時將TTK的一些供應商和業務合作夥伴介紹給李東生,要他將TTK香港采購和銷售的業務做起來。第一次轉做業務經理,而且在香港,這讓李東生感到壓力巨大。好在張濟時手把手教他許多業務經驗,並放手鼓勵他大膽工作。幾個月下來,李東生逐步適應了香港的環境,將工作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