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彩電初定乾坤 (3)(1 / 3)

當時,李東生正在為惠州的新工廠究竟是全部采用自動插件機,還是用一部分人工插件的問題猶豫不決。因為當時的人工很便宜,自動插件機成本較高,立式元件用自動插件機成本不合算。李東生自己拿不定主意,TCL內部也有不同的意見。在參觀長虹工廠的時候,李東生發現當時長虹有一部分是自動插件機,有一部分用人工。但是當李東生向倪潤峰提出這個問題時,倪潤峰建議新工廠一定要全部使用自動插件機,因為用自動插件機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好,而用人工生產的產品質量卻很難控製。李東生認為他的建議很有道理,回到惠州後,李東生決定在新的工廠全部采用自動插件機。

陸老板也親自陪同李東生訪問了日本東芝、日立、鬆下和韓國的LG。因為陸氏做彩電業務多年,每年都要向日韓企業采購大量顯像管,陸老板和很多日韓企業的主管很熟,他將這些業務關係介紹給了李東生。在訪問了顯像管廠之後,李東生又要求參觀電視機廠。他發現日韓彩電廠規模都大,產業配套能力也很強,采用了許多新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後來他將這些生產技術優勢都放在了新的彩電基地設計方案中。借鑒日韓工廠的生產工藝設計,對TCL新的基地設計幫助很大。

惠州基地的廠房麵積相當於當時陸氏蛇口工廠的4倍,按照年產300萬台產量設計,並配套模具和金屬塑料結構件加工能力,是當時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彩電廠。惠州基地的生產係統采用了很多先進的自動化設備,這樣的硬件投入,使TCL彩電製造能力出現了一個質的飛躍。1997年年初,惠州基地建成投產後,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大為提高,並很快率先設計出第一條快速彩電生產線,效率速度超過了日本企業的水平。這種新的生產線工藝設計,為許多國內廠商模仿。1997年,TCL彩電銷量大增,並實現淨利潤2.5億元,也就是說TCL僅用一年時間就收回了新生產基地的建設成本。

如今,把TCL 1996年收購陸氏蛇口工廠放在TCL 30年的發展史中來看,的確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轉折點。通過並購蛇口陸氏,TCL擁有了完整的彩電生產和產品設計能力,在當年國內市場彩電價格戰中站穩了腳跟,並同時啟動了惠州新彩電工廠建設,很快形成產業優勢。對這樁兼並案,李東生自己作過一個總結:“從投資角度看,當時雙方投的一塊錢變成了三塊錢,甚至超過三塊錢。我們賺了錢,陸老板也賺了錢,更重要的是奠定了TCL彩電的競爭優勢地位。”

李東生能夠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大膽提出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新思路,足見其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根據當時的情況,建一個年產100萬台彩電生產能力的工廠,起碼要投資2億元,而通過並購,TCL僅用1.5億元資本就建立起了年產400萬台生產能力的工廠,TCL兼並陸氏彩電工廠被媒體譽為並購經典案例一點兒也不誇張。

收購美樂,逐鹿中原

並購陸氏和新建惠州王牌彩電基地之後,TCL彩電銷售量快速增長。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做大做強,進入彩電第一集團?李東生認為,在傳統國產彩電行業格局被打破和國家鼓勵資源重組的大背景下,利用TCL自身的品牌、速度、成本、效率等優勢,對那些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運作模式的企業進行並購重組無疑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擴張方式。

幾乎就在康佳一口氣兼並了牡丹江電視機廠和西安如意電視機廠的同時,TCL也揮師北上,進軍中原,重組了位於河南新鄉市的美樂電視機廠。

古語雲,得中原者得天下。對於雄心勃勃、誌在全國的TCL來說,河南為必爭之地。地處中原腹地,又是京廣、隴海、京九三大鐵路幹線交彙處,河南對周邊省份的影響非常深遠。

在完成了武漢、西安、北京、淄博等地的布局後,1995年4月,TCL鄭州分公司成立。雖然長虹、康佳、熊貓、創維早已盤踞於此,各家為爭奪市場份額使盡渾身解數,河南市場已成為當時全國競爭最為激烈的區域市場之一,但是由李東生一手提拔的幹將杜健君、楊偉強進駐河南後,利用TCL渠道建設和市場推廣方麵的成熟經驗,加上獨辟蹊徑的營銷手段,很快殺出重圍,站穩腳跟。1995年當年就完成了7 000多萬元的銷售額,1996年更是以1.8億元的輝煌戰績榮登銷售業績榜榜首。這些成績不隻說明TCL在營銷上的確具有不凡的實力,也反映出河南市場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