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彩電初定乾坤 (3)(2 / 3)

鄭州分公司的表現令李東生十分滿意,不過李東生似乎並不滿足於眼前的利潤,1996年的“長城電子事件”已經讓李東生充分意識到,單純靠營銷並不能一直保持競爭優勢。如果能在河南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既可以提高TCL彩電的總體產能,為逐鹿中原增加砝碼,也能節省大筆的運輸成本,如此一來,TCL彩電在河南市場的競爭力將顯著提升。

回顧TCL發展中的重要節點,不得不承認,李東生有時的確是個運氣不錯的人。就在他籌劃河南基地之時,河南當地的彩電製造商美樂拋來了橄欖枝。

河南美樂電視機廠(國營706廠)是一家位於河南新鄉的老牌彩電企業,隸屬於美樂集團。美樂集團原是電子工業部部屬企業,軍轉民後上了兩條彩電生產線。美樂彩電主要麵向農村市場,產品在中原、東北、華北的農村市場擁有良好的基礎,工廠的技術力量和基本硬件也有一定優勢,而且擁有完整的銷售體係,情況最好時,年銷售額近7億元,利潤1 300萬元。然而,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在國際品牌大舉進犯和國產品牌相互廝殺的雙重擠壓下,美樂彩電每況愈下。1997年,美樂因一起電視機故障處理不慎,被中央電視台的“3·15晚會”曝光。元氣大傷的美樂銷量驟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險境地。

美樂的沒落立刻引來眾多覬覦中原市場的競爭者。這些企業大多抱著“趁火打劫”的心態,不是報價過低,就是條件太苛刻。在一次次鉤心鬥角的洽談之後,美樂將希望寄托在了進入河南市場相對較晚的TCL身上。

接到美樂有意合作的消息後,李東生大為驚喜。在進行具體合作談判前,深諳合作共贏之道的李東生為談判小組製定了兩大原則:一,不要讓對方有被“乘人之危”之感;二,可以采用雙品牌策略。

有了這樣的合作基礎,雙方經過短暫的談判後,於1997年6月21日正式簽約。美樂彩電資產作價5 500萬元,占新成立的“河南TCL–美樂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美)”48%的股份,TCL注資6 000萬元現金,占52%的股份並控股。

TCL成功並購美樂讓競爭對手既羨慕又妒忌,媒體則推波助瀾地將此次並購形容為“開創了國企‘強強聯合,互創雙贏’的經典模式”。

不過,在此前已經有並購經驗的TCL看來,簽約成功僅僅是開始,並購雙方如何進行有效磨合,從而達到1加1大於2的並購目的才是關鍵。美樂經營狀況不善,內部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容回避,倘若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完成對美樂的再造,TCL的並購計劃將功虧一簣。

“事為先,人為重。”盡管TCL留用了原美樂的彩電業務的幹部和工人,但是“T–美”畢竟是以TCL為主導的企業,由TCL的人來主持重組理所當然。派誰去?李東生斟酌再三,最終選定了史萬文。

1989年就加入TCL的史萬文,是四川綿陽人,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是李東生的同門師弟,現為TCL集團高級副總裁,掌管著係統科技事業本部。

不過,回憶自己最初在TCL的角色,史萬文說自己“就像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忙忙碌碌,但前景似乎並不樂觀,他甚至有過離開TCL出去創業的打算。1996年的某一天,在惠州大學舉行的一次TCL銷售會議上,史萬文聽到李東生講了這樣一段話:“在這個世界上做老板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是少之又少,其實就是領袖人物。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是依附於一個群體,在群體中間尋找到自己最佳的個人定位,從而在這個定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能動性,那你也就能成功了。如果有一天在這個行業中間,大家都能認可你、了解你,或者都知道你,你其實就已經很成功了。這就是說你自己努力成為產業的專家和行家也是一條成功的路徑,未必一定是去做老板。”

很多年後,史萬文依然認為這段話對自己影響很大,甚至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史萬文自此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最優秀的職業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