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木清風(1 / 2)

原來這長史已摸清民眾的心思,他來到之後並未斥責自己的下屬,而是表現出做了極大讓步的姿態,讓難民錯覺很艱難的贏得了勝利,自然也就無心追問他們自己該何去何從。剛才聽聞兩位年輕人的言談便知其非等閑之輩,如今又有此問,不由得仔細地打量番了二人,果真容貌不俗,氣質出眾。這位長史原是刺史大人相當倚重的謀士,也是飽讀詩書,明理曉義之士,自然也有些見識,猜測二人身份不凡。便略一拱手道:“下官也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此處多有不便,不知二位可否借一步說話?”季月和少年相互點頭示意,便答道“既然大人相邀,那我們就恭敬不如從命。”

一行人不多時走到一間酒家,吩咐小二要了間雅座並些茶水,便依次落座。這長史也率先開口道:“下官在明州為官十年,城中但凡有些臉麵的人物總也能認出十之八九,今見二位談吐不凡,定然不是等閑之輩,恕在下眼拙,不知二位是?”說罷略一沉吟。

少年率先答道:“大人過獎了,在下並非明州人,和這位姑娘也是今日偶然遇到,實非什麼了不起的人物,不過一介草民而已。”

季月也接著說道:“民女身份實在尋常,大人若是知道反而奇了,我們今日前來是想知道大人的苦衷是指何事。”

“姑娘爽快的很啊,好,那我也不繞彎子了,這幾年楚國一直對我吳地虎視眈眈,邊境百姓屢遭侵犯,民不聊生,近日楚有發動大規模進攻之勢,信陽為吳楚邊界,其刺史大人已經多次上書請求陛下派兵防守,但朝廷遲遲未有動作。現如今信陽百姓源源不斷湧入我明州,明州城小人多,且這兩年連遇荒年,我明州百姓都食不裹腹,又何談安置信陽難民。”說罷長歎一聲接著說道:“看到難民慘狀,實再是於心不忍,卻也無可奈何,刺史大人為此事寢食難安,多次上書,卻也杳無音信。”

“不知明州城中還有多少府糧?每月需支持多少?”短暫沉默後,少年先問道。

“存糧兩千石,每月固定支出三百石,剛好能撐到下一季的麥收,實在沒有餘糧救濟難民。”

“那這段時日每日大約有多少難民來明州避難?”季月接著問道。

“沒有確切的統計,每日人數不等,大約百人左右,已經持續半月。”

“如難民數量繼續以這個數量增長,一個月便累加至三千人,每人一天半斤糧食,每月約需兩百石糧食。”少年緩慢地說著。

“如若難民隻停留此地一月,向當地富裕大戶人家征集兩百石糧食,朝廷應該還是有些辦法的吧?”季月向長史大人問道。

“這個辦法倒是有,可問題出在不知這難民要呆多久啊。”長史歎氣說道。

“如果難民持續增加,每個月需要的糧食都會翻倍,三個月就需要一千四百石糧食。這個數目確實太大了。”少年沉重地說道。

“所以我們不但要爭取時間,還要最大限度的擴大糧食來源。”季月卻不氣餒。

“現在信陽遇犯,明州受連,明州北接宜城,東臨江洲,若是明州失守此二城也免不了災禍,宜城和江州兩郡的刺史大人定然也能明白此中厲害,若此時向他們求援,說不定會有收獲。”少年思索片刻說道。

“是了,信陽、明州、宜城和江州四郡聯名上書,朝廷的重視程度自然不同,不出意外,朝廷應該很快就會出兵。為了以防萬一,再向宜城和江州借些糧食,那麼信陽難民問題也可解除。”季月開心的接道。

長史大人聽聞少年說完,表情已經漸漸變得明朗,季月話音剛落,就聽他激動得說道:“二位當真宏材大略,下官委實佩服,佩服。今日得遇二位實屬難民之幸。不如二位同我一起前去拜見刺史大人,如何?”

兩人聽說,明白大人好意,隻是二人惟心係難民而已,事情既然能夠妥善處理,也都不願意再多次一舉,皆推辭未去。三人又寒暄一番,長史大人因急著要去稟報,便先行一步,季月和少年隨後也離開了酒樓。出來時,太陽已經完全落山,季月和少年並行走著,一陣秋風吹來,涼意漸濃,季月緊緊了衣領,路上沒有什麼行人,二人的腳步聲格外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