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交戰(下)(1 / 2)

木季二人在前方引路,三萬援軍連夜趕路,夜間便到了信陽城。這陳刺史還在指揮清理戰死將士的遺體,並未歇息,忽聞有人來報說援軍到了,他懸著半天的心終於定了下來,忙帶著幾個隨從並文佑劉廣前去迎接。梁承璁命援軍先在距城門不遠的一片空地處駐紮,跟幾位將領模樣地士兵交待一番,這才往城門趕來,

正好迎著陳允中等人,眾人行完君臣之禮便一同向前行去。梁承璁邊走邊看,見守城軍隊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不少還負了極重的傷,旁邊戰死將士的屍首堆成一座小山,狀況實在慘不忍睹。他停了下來,長長的歎了口氣,轉身向陳允中說道:“我們來晚了,這段時日難為陳大人了。”這陳刺史還在朝中任中書侍郎時,便與梁承璁有過接觸,對他極為賞識,朝中久未出兵他猜測可能是袁戚老賊從中作梗,現見來人為二皇子便知其中必有曲折,心中積壓的怨氣已然灰了大半,又聽二皇子如此說來,連忙答道:“殿下言重了,是老臣無能。”

梁承璁不再言語,默默地向城牆處走去,一行人緊緊跟著,一同登上了城牆。城牆上仍有士兵放哨,四下靜悄悄的,晚風拂麵,月亮高懸,若不是地上斑駁的血跡和風中混雜的血腥氣味,竟會以為這不過是個尋常的夜晚。梁承璁向遠處眺望了下,乘著月色可見楚軍在離城門不足二裏的地方安營,根據營地規模不過三千人的樣子,心中有些疑惑,便問道:“奏書上不是說楚軍大軍壓境嗎,但駐紮在前方的人數並不算多,這是為何?”

“這隻是一小部分,主力駐紮在楚城中。這一個多月來楚軍輪番派出幾千人來攻打我信陽,前些日子還能應對,但是這兩日不知為何,突然進攻異常猛烈,殿下若是再不來,信陽恐怕撐不過明日。”陳允中回答道。

“兩國交戰,苦的是老百姓,這一路上到處可見我吳國難民。我們不意與楚為敵,奈何他狼子野心。這信陽本就易守難攻,我軍現援軍到位,他楚國再休想侵占信陽半分。”梁承璁堅定地說道。

“楚國這些時日雖也有些傷亡,但是四五萬的兵力還是有的,他們已經攻打我信陽這麼久,斷不會輕易放棄,恐怕明日還有一場硬仗。”陳允中說道。

“三萬對四萬,我軍人數不占優勢,且援軍長途跋涉而來,正是疲乏的時候,若楚軍明日發起總攻,我方形勢依然極其不利。”劉廣接道。

“但我們是守城,占據著地形優勢。而且他楚國是來進犯,出的是不義之師,這些差距不足為懼。”木清風應聲答道。

“這城牆雖然牢靠,可這城門今日被攻了那麼久,恐怕已經不在牢靠了。”文佑不無擔心的說道。

“但我們現在有了援軍,形勢再差也好過下午。所以當務之急我們應該籌劃下明日該如何應戰,畢竟援軍已到,如若還是一味躲在城中,恐怕被他楚國小看去,反而長了他們的士氣。”季月也說道。

梁承璁雖說誌在擊退楚兵,但是他也清楚,他手下缺少得力的將領,袁戚調配給他的這批援軍中的將領卻都是臨時晉升的,全無作戰經驗。他一路都在惆悵該如何安排各子路軍的作戰指揮,剛才季月呈給他的信中說持信之人並他的同伴皆可委以重任,雖是外祖父的親筆,但看他二人如此年輕,且此事關係重大,心內並不敢用他們,可剛聽這幾人的對話,便知自己多慮了,一時有了計算,便向文佑劉廣問道:“敢問這兩位先生該如何稱呼?”

他們見問才意識到還未正式向梁承璁表明身份,於是便將受人所托前來支援吳軍之事詳細的說了一遍,又提到了那封信,說明和木季二人實屬一道,除他四人外另外還有幾人尚未趕到,卻對自己出自何門何派,受何人所托隻字未提。

梁承璁知他們有意隱瞞身份,也不多問,隻說道:“承蒙四位前來相助,本王代信陽百姓謝謝你們。”四人連道不敢,並說保家衛國乃做人根本,實在不用言謝。

梁承璁接著又道“剛聽聞四位討論,知你們皆非等閑之輩,不瞞各位,我雖帶來三萬援軍,但是各種緣由,下麵卻無可用的將領。正如剛才林姑娘所說,援軍已到,如若還一直縮在城中,實非上策,所以我計劃兵分六路,出城應戰。但這六路軍隊的將領現在仍無合適人選。”

幾個人聽聞後心內自然明白,且他們來之前師傅都已經說明情況,過來就是要領兵作戰,所以並不感到意外,便回道:“但憑殿下安排,我四人定當全力以赴,誓不負所托。”

陳允中雖然心內納罕為何有兵無將,但也知兵權全在袁戚手中,出現再離奇的事也不足為怪,所以並不多問,他四人話音未落,他便也說道:“老臣雖不才,但也意願請纓,請殿下恩準。”

梁承璁見答,高興的說道:“如此甚好,我們兵分六路,明天出城迎敵。但是此刻我們先要消滅些敵方力量,也為我們明日增加些勝算。”說罷便與眾人商議,悄悄派出五千士兵,連夜出城,包抄前方駐紮楚軍,且說楚軍也剛經過下午的苦戰,知道吳國已無兵力,所以這會睡得正酣,竟然絲毫未察覺吳軍靠近,以至三千楚軍盡數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