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文學與社會心理(1 / 2)

文藝理論研究

作者:楊霞飛

網絡文學就是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文學樣式,到底什麼是網絡文學,眾說紛紜,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但比較傾向於它是以互聯網為發表平台和傳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鏈接和多媒體演繹的手段來表現主題,在網上創作發表,供網民閱讀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絡藝術品,其中以網絡文學原創作品為主。從1999年,來自台灣地區一名叫“痞子蔡”的網民,在網上推出了一部名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小說,網絡文學從此一路瘋狂走來,以波濤洶湧之勢風靡至今,幾乎顛覆了傳統文學的寫作方式和讀者的閱讀趣味,數百萬部作品和數以千萬計的年輕擁躉者,讓網絡小說成為日常娛樂的首選品之一。從作者上看,知名度頗高的有早年的今何在、痞子蔡、安妮寶貝、木子美,方興未艾的有寧財神、當年霸唱、當年明月,這些網絡寫手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兩年。而那些不知名的作者、作品更是如過江之鯽,讓人目不暇接,有剛貼上就湮滅在文字的垃圾裏,連曇花一現的光亮都沒有。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文學有著傳統文學難以企及的龐大寫作群體和更加龐大的閱讀群體。究其原因,有其深刻的社會心理:

第一,網絡文學離經叛道的主題、離奇荒誕的情節、不拘一格的表述方式更加豐富了當代人的閱讀趣味。網絡文學幾乎顛覆了傳統文學的寫法,內容荒誕離奇,形式自由,開放。比如《悟空傳》中孫悟空不耐煩唐僧的嘮叨,用金箍棒一棒子直接將之打死;木子美作為一個年輕女孩毫無顧忌地暴露自己和多個男人的性愛曆程。網絡文學在形式上短句多,甚至很多小說就像分行的詩歌,讀起來可以一目十行,視覺上讓人很輕鬆。在這個被網友譽為“表述就是一切”的年代,此類文學既滿足也豐富了當代人的閱讀趣味。傳統文學不僅主題刻板,而且寫作方式也是中規中矩,毫無新意。有不少網友這麼認為“讀網絡小說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是一種消遣、一種娛樂。”因此玄幻、修仙、穿越類小說也是時下最流行、吸引讀者最多的網絡小說。可以說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在網絡上編造各種各樣試圖欺騙人或者感動人又或者驚醒人的故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作品最大支撐力,它們沒有很強烈的批判精神,作者基本上沒有想用文學作品來改變什麼,抗爭什麼,他們隻是想通過文學作品來安撫和娛樂自己或讀者。“雅的作品看多了,就想看些俗的、輕鬆的。”有網友如是說。

第二,網絡文學可以讓人們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得到宣泄,“網絡文學使普通人獲得言說權利,獲得自由表達的機會。”《萌芽》雜誌社主編、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長天指出,傳統文學出版或受雜誌風格和編輯的個人偏好所限,或受嚴格的審查製度所限,而網絡使文學作品的傳播更加便利,文字的自由度也大大提升。網絡文學在某種程度又被稱為個人文學。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反而越來越深,很多人表麵上中規中矩,溫文爾雅,但其實都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年輕人,追求個性,倡導自由,喜歡標新立異,但又怕被別人公開地品頭論足,於是網絡文學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讓人們情緒的宣泄找到了一個出口。在這虛擬的世界裏,他們可以自由地翱翔,酣暢淋漓地發表感慨見解,讓人隱秘的內心世界得到充分的宣泄。也正因為此,YY(想法天真、主人公強大、故事情節嚴重不符合事實邏輯的小說概稱為YY)小說大行其道,主角們擁有毀天滅地的能力,比別人高出一大截的智商,男人見了就拜倒成為小弟,女人見了就變成花癡。有很多網友表達為什麼喜歡玄幻類小說:“因為幻想,天馬行空的幻想讓人喜歡。”都市言情類小說也是網絡文學中很受人追捧的一類,特別是年輕女性。在現代社會,愛情似乎來得比較奢侈,所以明曉溪、顧漫、李李翔、匪我思存、皎皎等作者相繼受到讀者的喜愛,例如《會有天使替我愛你》《泡沫之夏》《佳期如夢》等還被改編成電視劇,有著不錯的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