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凡達》中的生態經濟倫理觀(1 / 3)

文藝理論研究

作者:周莉莉

《阿凡達》(Avatar)是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電影。故事講述了在2154年,雙腿癱瘓的前海軍陸戰隊員傑克·薩利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接替他哥哥的工作,協助采礦公司在潘多拉星球上獲取一種能夠徹底改變人類的能源產業的礦物元素——“unobtanium”。傑克的主要工作是化身成阿凡達,即將自己的意誌轉移到一個人工製造的納威人軀體中,與當地的納威人接觸,勸說他們出讓這種礦物元素。

在植物學家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的引導下,傑克踏上了潘多拉星球的土地,親眼目睹了潘多拉星球上讓人歎為觀止的自然景觀,隨後傑克邂逅了納威族的公主,並跟隨她開始體驗納威人真實的生活。在傑克化身成阿凡達與潘多拉星球上的納威人一起生活和交流後,他親身感受並體驗了這個星球上不同生物之間的心靈交彙,理解到人與自然不應該僅僅是索取與供給的關係,而是有一種潛在的內部聯係。但是傑克卻無法阻止采礦公司對潘多拉的能源掠奪及對納威人的殘殺,因為采礦公司來到潘多拉星球的經濟目的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因為情感因素放棄花費巨額成本尋找到的新能源。這部影片呈現了維護生態平衡與促進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故事最後傑克借助納威族神樹的力量奇跡般地將靈魂融入阿凡達,成為了納威人的領袖,象征著現代人與原始自然的融合,也為現代人獲取自然資源的經濟行為提供了一種生態倫理觀的參考,讓人們去思考生態經濟倫理觀的可行性和實現價值。

一、生態經濟倫理觀的源起

生態經濟倫理是指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把生態倫理與經濟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維護自然生態係統的整體性、穩定性和平衡性。生態經濟倫理觀一方麵要符合維護經濟活動合理秩序的客觀要求,另一方麵要有維護人與自然和諧和平衡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是經濟理性與生態道德價值觀的結合體。

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中,關注迅猛增長的經濟為人類創造的無與倫比的物質財富,而忽略了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等一係列問題。人類在經濟活動中一貫奉行“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將自己視為地球上所有物質的主宰,認為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或是沒生命的,動物、植物和礦物——甚至連同地球本身都是專門為人類創造的,大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而全然沒有意識到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人們對物質的無限追求與生態係統的平衡穩定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隨著生態危機和人類生存危機的不斷出現,人們開始逐漸清晰地認識到在自然界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東西,人與自然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在自然界中,植物與植物之間,植物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人與非人的自然存在物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係。隻有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才能讓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達到一種平衡狀態,才能讓人們擺脫“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束縛,一步步消除人類正麵臨的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占據核心地位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經濟關係。人類社會要發展必然要利用和消耗各種自然資源將它們加工成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人類對自然的經濟活動從來都是構成社會經濟活動的前提和物質基礎,因此不考慮經濟目的單獨討論生態保護是不切實際的。經濟發展是必然的社會需求,生態倫理觀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道德觀,因此需要正確地解決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係,把人類經濟的發展建立在節約自然資源和促進自然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在人類社會中形成經濟活動與生態倫理價值觀相結合生態經濟倫理觀。要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們在經濟活動和經濟生活中必須寄予其他的自然存在物以道德關懷,尋求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和諧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