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研究
作者:邊媛媛
莎士比亞的喜劇多半是他早期“喜劇創作時期”的作品。此時正值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鼎盛時期,國力增強。莎士比亞受到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思想樂觀,比較單純。雖然他能看到社會繁榮的背後潛藏著危機、矛盾,但他仍然相信人文主義理想在現實中能夠實現。所以,他的喜劇基調是積極向上的。莎士比亞喜劇創作的基本主題是歌頌愛情和友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閃耀著人文主義理想光輝的敢做敢為的女性人物形象。這些“可愛而奇特”的新女性,都是文藝複興時代的女兒。莎翁在她們身上傾注了人文主義的理想美、渾然天成的和諧美、愛憎分明的力量美。
第一,人文主義的理想美。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性首先是大膽叛逆的新女性。在她們身上體現了文藝複興時期英國乃至整個歐洲社會中新興資產階級女性追求個性自由個性解放的時代風氣。在她們的心目中,門第、等級與金錢不再是愛情的基礎,終身大事的決定權在當事人自身。為追求幸福、美滿、自由的愛情生活,她們敢於衝破封建的樊籬,有自己的主見,不畏父權與政權。《仲夏夜之夢》中的赫米婭小姐在麵對父親的逼迫、國家專製政權的威懾之下表現出非凡的膽識。為了爭取婚姻自主,她不顧父親伊吉斯“不嫁狄米特”便“立即處死”的威脅,針鋒相對、據理力爭。當公爵宣布她若不遵從父命就“不是受死刑便是永遠和男人隔絕”時,她毫不畏懼地回答:“我不願意把我的貞操奉獻給我心裏並不敬服的人。”這種爽直倔強的性格,這種不顧封建禮教束縛無視法庭尊嚴而為自己的戀愛權利進行鬥爭的行為,突出地表現了資產階級新女性勇敢無畏的性格特征。在《維洛那二紳士》裏,西爾維婭這位米蘭公爵的千金不愛有萬貫家私的修裏奧,卻愛上了一貧如洗的凡倫丁;不愛“正人君子”普洛丟斯,卻愛上了勇敢真誠、品德高尚的凡倫丁。在婦女戀愛不自由、婚姻不自主的文藝複興時代西爾維婭大膽擇夫的標準,引得公爵大發其火,流放了西爾維婭的心上人凡倫丁。但此時西爾維婭更堅強了,發誓非凡倫丁不嫁。鮑西婭“三匣選親”的壯舉早已被世界各國喜愛莎翁戲劇的人們傳為美談。“河東獅吼”阿德裏安娜和“悍女”凱瑟麗娜的故事至今仍在舞台上興盛不衰。強悍的阿德裏安娜在家庭生活中鬧出的一係列笑話,都是她真誠渴望甜蜜愛情生活和大膽追求現在生活的真情流露,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對當時籠罩於歐洲人們頭上的宗教禁欲主義的大膽挑戰和無情嘲弄。
第二,渾然天成的和諧美。有著“兩顆明星”般閃閃發光眼睛的朱利婭,擁有“五月的春潮”般嬌媚可愛臉色的貝特麗絲,赫米婭甜美的嗓音有如音樂,比之“牧人耳中的雲雀之歌還要動聽”。這種大自然慷慨施予的美貌,使得她們的魅力十足,無怪乎劇中見過她們的人,非要給這個世界留下個“副本”不可。正如英國的文藝評論家赫士列特在其文藝評論著作《莎士比亞與密爾頓》中這樣讚譽這些女性:“她們是世界上最優美的。”
她們以其善良溫柔、端莊賢淑的氣質為男人愛慕敬仰。《無事生非》中的希羅出身於顯赫的世家。她知書達理、賢惠溫順、為人女則孝敬父母,為人妻則熱愛丈夫。這一係列的女性群像折射出莎士比亞自己對於理想中女性的闡釋——具有美麗的容貌、超人的智慧、溫柔賢淑與善解人意的品質。透過這一係列女性形象,感受到一種渾然天成的和諧美。莎士比亞戲劇善於借助大自然的描寫,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幅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氛圍。在莎士比亞喜劇中,女性形象總是無限溫情而美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與人的親切交融。而《威尼斯商人》中,鮑西婭生活的貝爾蒙特莊園,更是人文主義者理想的和諧世界:這裏聞不到銅臭的氣味,沒有硝煙和爭吵,有的是皎潔的月光、甜美的良宵、柔和的音樂和歡快的歌聲,更有幸福美滿的愛情生活。
她們總是以近乎完美的姿態出現在世人的麵前。她們總是能與人為善,體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她們對於友誼、愛情倍加珍惜,對於破壞友誼、愛情的金錢和所謂的地位名分不屑一顧,與資產階級道德準則和行動背道而馳,也是同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互相爭奪、殘殺的關係根本對立的。在《皆大歡喜》中,西利婭珍視友誼勝過自己的生命,她這樣安慰因父親被流放而鬱鬱不樂的羅瑟琳:“你知道我父親隻有我一個孩子,而且也不可能再有;所以真的,當他去世了我要讓你做他的繼承人,因為他用暴力從你父親手中奪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友愛地贈還給你;用我的榮譽起誓。我一定要這樣做……所以我溫柔的羅絲,愉快起來吧。”當西利婭得知羅瑟琳將被父親驅逐,她不僅勇敢提出抗議,而且毅然同羅瑟琳出走。西利婭以大無畏的勇氣,勇敢地與破壞友誼的父親抗爭,捍衛了自己純潔的友誼。在《第十三夜》中,當薇奧拉在麵對自己心上人奧西諾愛上別人,並為此感到困苦不堪時,竟多次幫助奧西諾向奧麗維婭求婚。這無異把奧西諾從自己身邊推走。這對於一個深陷愛河的女子來說需要多大的勇氣。正是因為她的善良和對於愛情的執著追求最終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愛情。還有為愛情而選擇出走的朱麗婭、潑辣強悍的凱瑟麗娜,在被人們理解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平等自由婚姻生活時,也表現得溫文爾雅起來。莎士比亞的這些種種描寫、敘述,表現了他對人人之間應當建立平等和諧關係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