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研究
作者:杜瑾張小皎
《仲夏夜之夢》以戲劇的形式在世界各地公演時,非但不受歡迎,還受到了很多哲學界的批評。他們喜歡英格蘭式的田園詩,但他們不喜歡那種表達愛的修辭法,認為那是虛偽的,對智力上和精神上毫無意義。喬治·奧威爾指出這種“最傾力的表演”是莎士比亞戲劇中最小的欣賞點,他本人就沒有發現值得讚揚的地方。這種傷害名譽式的鄙視對後世影響深遠。自從參加了這部戲劇的表演,塞繆爾·佩皮斯在他的日記中寫道:“這是我生命中看到的最無趣的滑稽。”
《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最為成熟的喜劇作品,同時也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喜劇之一。整部戲劇情調輕鬆,總的來說就是一個“亂點鴛鴦譜”的故事。劇中有穿插了小鬧劇當作笑料,即眾工匠為婚禮所排的“風馬牛不相及”的喜劇以及排戲經過。它所包含的,隻是純淨的快樂,仿佛是一部戲劇的狂歡,中間也掠過一絲愛情所固有的煩惱,但亦是加以歡樂化、喜劇化的。
整場戲就情節推演而言,可分三個部分:首先是一條地位崇高卻荒謬無比的律法;其次,戀人們逃往林子後,精靈的介入使彼此愛的對象混淆,因而產生誤解與衝突;最後,一陣混亂之後,終於恢複理智和諧。
一、父女衝突是本劇喜劇的起因
本劇敘述雅典城內的一對戀人郝米婭和拉山德,郝米婭的父親反對他們在一起,他要求公爵下令,若郝米婭不肯嫁給狄米特律斯,就要判她死罪。郝米婭深愛拉山德,又因狄米特律斯曾對摯友海麗娜示愛,所以不願依從父命。郝米婭和拉山德決定逃出雅典,而熱愛郝米婭的狄米特律斯和迷戀狄米特律斯的海麗娜,亦跟隨這對戀人逃進森林。從而展開了仲夏夜的鬧劇。
《仲夏夜之夢》是戒律的代表,被廣泛地提及十六世紀晚期和十七世紀早期的婚姻和家庭統治的說教手冊。體現了當時的法律和婚姻習俗,具有廣泛的地域性和社會性。說明當時的家庭統治非常嚴格,妻子、孩子、仆人,都必須嚴格遵守自己的規定,不能去改變和違反它。
這種父女衝突必然帶有喜劇性,孩子們一定要模仿父輩們,父輩們怎麼相愛,他們也要怎麼相愛,而不能有自己的想法。這就是《仲夏夜之夢》的第一個場景,情侶們通往愛的道路上的障礙就是要和遵守模仿的規則作鬥爭。他們比父輩們更強壯,更年輕,他們熱情,渴望真愛,那就必然要引起麻煩,但他們無所畏懼。
該劇多處情節反映了和當時法律的衝突,例如這第一個場景就體現出來了。這種衝突在20世紀後期得到許多人的共鳴,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寫的是在1594-1596古希臘的故事,但它當中卻有現代人的想法。人們能從荷米雅和他父親的衝突中體會到當時的家庭關係。父權製的維護和女權主義的抗爭。
二、單戀是本劇喜劇的升華
因為魔汁的出現,整個故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魔汁滴在睡著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來時一眼看見的是誤闖進來的海麗娜,因此而“移情別戀”,對海麗娜大獻殷勤,這讓可憐的郝米婭傷心萬分;而狄米特律斯醒來時一眼看見的恰是被精靈引來的海麗娜,因而“舊情複燃”,這讓可憐的海麗娜苦惱萬分。兩個同樣美麗、善良的女孩如今一個被悲傷逼得要發瘋、一個被驚喜衝昏了頭腦,於是開始惡意地揣測甚至中傷起對方。而另外兩個癡情的熱血青年又在憤怒中為海麗娜而決鬥。此刻我們發現這四個人分別在不同的方向跑著,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又頓生同情。
《仲夏夜之夢》中的青年人,愛的很愚蠢。行為像是小孩一樣。狄米特律斯愚蠢是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改變了愛的對象,海麗娜愚蠢是因為盡管她知道狄米特律斯不愛她,她依然想辦法把他抓住。拉山德愚蠢是他不應該勸說郝米婭和他私奔,而郝米婭不該為了愛而冒險,甚至危機生命。所以在“魔汁”的作用下,他們愛的世界開始混亂起來。從而升華了《仲夏夜之夢》的喜劇效果。也是在觀眾捧腹大笑的同時,看到按照父輩們的想法,模仿父輩們的相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