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經緯
作者:桑林
我國的廣告設計正在從昔日平鋪直敘的淺陋中擺脫出來,發展到一個設計語言極大豐富的繁榮時期。其間既有西方國家的影響,又有電腦等新媒體介入的痕跡,更受到時尚潮流的衝擊。在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廣告設計的言說方式試圖以多樣的形式感來凸現自身魅力。但獲益的似乎僅僅是眼睛,在飽覽了一個個形式各異,色彩鮮豔的廣告畫麵之後,我們的心靈並沒有太多的收獲,留下的是一片空白抑或是躁動不安。沉思一下,我們的廣告設計在注重形式美感的同時,是否該更多地關注一下作品的內在意蘊,滲入一些傳統文化因素、社會生活精神因素,尋求“某種更深沉的意味”,加強自身的意蘊美?
首先,廣告設計應從傳統文化中發掘美。當代廣告設計應該從我國的傳統文化精神中發掘意蘊美、內涵美。隨著市場不斷發展,我國的廣告設計也繁榮發展,各種形式、結構與色彩的突破是必然的。但在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精髓,才是我們立足於國際廣告設計之林的根本。隻有從本民族文化和曆史傳統中汲取能量,形成自己的靈魂,我國的廣告設計才能形成自身的精神內涵,才能達到“形式美”和“意味美”的和諧統一。目前我國國內的廣告設計尚處在一個多方向發展的複雜局麵,且正在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和優勢地位。橫觀國內現階段的各類廣告,影視廣告、報刊廣告、車體廣告、櫥窗廣告及路牌廣告等,大多以鮮豔的色彩媚人眼目,以帥哥美女的形象吸引人的眼球,以新奇搞怪的形式來攝取你的注意力。甚至於某些路牌廣告以其數量之多、色彩之豔、麵積之大造成一種鋪天蓋地之勢向你撲來,使人避之不及,造成極其嚴重的視覺汙染和精神汙染。引領廣告設計潮流的,不應該隻是這些過於形式化的美的因素,更為重要的,是賦予其更深沉、更具意蘊美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內涵。
我國傳統的視覺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千年曆史,凝集了中華民族智慧的精華。我們曾創造了輝煌的設計文化,從遠古時代的青銅器與彩陶,到近古時代的漢字與書法,從半坡遺址的人麵魚尾紋樣到曆史傳統的吉祥圖案,中華民族以獨有的哲思和人文意境,構建了具有東方魅力與神韻的視覺文化。這些視覺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曆史的發展不斷地沉澱、延伸、衍變而形成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體係。然而我們的廣告設計卻在對西方文化的接收中、時尚浪潮的衝擊下,使中國式的傳統元素逐漸消失了。尋找中國式表達的東方廣告設計之路,應該為中國廣告設計者的追求。這種追求和努力可以在一些成功的設計師中找到痕跡,我國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的一些作品以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享譽中外。他的思想深受道教、佛教、禪宗及儒學的影響,運用漢字、書法、水墨畫等傳統元素與先進電腦技術合成,創作出大量“中國語言”式作品。這並不是說我們都要盲目襲用這些傳統元素,沒有內在意義的僵硬模仿是毫無意義的。隻是我們的廣告設計者在廣告創意之始,不要隻是受製於時下流行趨勢,受製於西方設計思路,而要在深刻了解整體局麵後,沉靜身心,在所涉及的廣告中多融入一些地域性的東西,融入一些傳統文化的東西,眾多的廣告作品不再隻是模仿、類似、喧嘩和浮躁。讓外國同仁看了之後不再覺得我們的廣告設計隻是二流的模仿,而是有著我們自己東西的,是有著本民族文化的深沉意味的。
其次,廣告設計應向現實生活中尋求美。廣告設計應當從現實生活的豐厚土壤中發掘更生動、更真實可感的美。如今的廣告,類似模仿者居多。設計者在實際開始之時,似乎更多地是想從現存廣告樣式中去尋找靈感和觸發,這勢必造成大家的思路封閉,限製在一個範圍之內難以有所突破,而廣告設計作為最有創意性、新穎性的設計種類,不應陷在同類模仿的惡性循環中。除了向傳統文化中尋找某種有深意的東西外,設計者更應該矚目現實生活,從中尋求更鮮活、更豐富的意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