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
作者:陳建英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思想源泉。而高校圖書館管理是對圖書館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以達到預期目標的過程。眾所周知,在現代社會,圖書館的競爭已不再是過去那種設備和藏書多少的競爭,而是人力資源的競爭。因此,圖書館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開發和利用現有人力資源,是一個擺在全體圖書館管理者麵前的嚴峻問題,而儒家民本思想對這一問題具有很好的啟迪和啟示作用。
儒家民本思想博大精深。一方麵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另一方麵,因階級、時代的局限性,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大的缺陷。因此,我們在借鑒儒家民本思想對當今高校圖書館管理的啟迪作用時,必須做到“揚棄”。
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營造圖書館優良館風。儒家認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天生萬物,唯人為貴”;“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也就是說,人有掌握天時、使用地利的辦法;人是管理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管理隻能以人為本。具體到高校圖書館管理中,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辦館思想。一是要做到在圖書館規章製度建設中體現以人為本思想。不僅要用文明語言來表達製度內容,而且要有方便讀者、滿足讀者需求的承諾兌現製度。二是要在讀者服務中實施以人為本思想。做到服務理念人本化,文獻資源建設人本化和服務功能拓展人性化。三是在對館員的管理中滲透以人為本思想。真誠地關心、幫助每一位館員,為館員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激發館員的主人翁意識,對館員的工作績效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換句話說,就是要把對“以人為本”的理解和完整的構想融入到館舍設計、功能布局、部門設置、資源建設及讀者服務的具體工作中,建立柔性的內部管理機製,培育和諧的人際關係,造就一支合格的精神團隊,構建一種積極向上的圖書館文化,形成一種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勇於探索、求知創新、崇尚先進的優良館風。
第二,樹立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開展圖書館滿意管理服務。儒家強調德治。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也就是說,領導者以德治思想來進行管理,就會像北極星一樣,穩固地立在天的中樞,別的星球都團結著它。對於如何實施德治,儒家主張一是愛民。“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民,使民以時。”要把愛民當作治國的一項重要內容。主張“因民之利而利之”,認為做事情應該考慮到人民的利益。二是要富民。“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即為政要富民。三是教民。儒家十分強調道德教化。“道之以致,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如果用行政命令約束百姓,用刑罰來治理百姓,老百姓隻能暫時避免犯罪,但不會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教化百姓,用禮儀來約束百姓,他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會人人歸服。這說明了在管理中教化比單純使用刑罰要高出一籌,治理人民不能隻靠刑罰,更要重視倫理道德的教育,教育是第一位的。“愛民、富民、教民”是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其仁愛思想的具體體現。那麼,具體到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就是要樹立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實施滿意管理服務。首先,管理者要愛護工作人員,要以仁愛之心,多關心員工的生活待遇,把對員工的愛體現在對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的改善等方方麵麵之中。營造一種關心人、信任人、理解人、尊重人的氛圍,讓員工在工作崗位上要有順心、安心、開心的良好氛圍。其次要提高員工的生活質量。“衣食足而思禮樂”,在改善員工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要不斷改善其精神生活,開展形式多樣、內容鮮活的文體活動,讓員工滿意,為圖書館工作注入活力。三是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儒家主張“見利思義”。要處理好義與利,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係。讓員工有高尚的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