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
作者:李霜
廣告從一誕生起,便與音樂密不可分。叫賣是古代最原始、最本能的廣告形式。當時的商販們為了吸引顧客的眼球,招徠生意,他們想盡各種招式,或憋足了勁扯開嗓門大聲吆喝,或伴以長腔短調的說唱,或歌舞並舉配以彈奏表演,以種種熱熱鬧鬧的形式,開創了中國獨有的充滿韻味的廣告藝術之先河。廣告音樂通過音樂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受眾,不著痕跡地將品牌理念和企業文化融入其中,讓受眾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和認可,發生消費行為並最終產生積極的商業效果。
第一,情境配樂增銷量。現代社會裏,最初的廣告音樂是一些簡單配製的情境音樂,它作為產品推銷的附屬品,在置身於購物場合的人們耳旁若即若離,淡淡地營造著一些購物氣氛,喚起消費者的注意力。在商業上,這類廣告音樂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情緒,激發一種購買欲望。因為從顧客心理活動分析來看,人的一切行為是受其心理活動支配和製約的,而這種情境音樂的特點是曲調輕柔、旋律舒緩、抒情味濃,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情調鋼琴曲,或者一些古典輕音樂、室內樂、吉他曲、薩克斯曲、小提琴曲等,它們用樂聲把顧客吸引過來,引向某種活動,使人想要聽,但是又不會主動或有目的地去聽,就在這種隱約的音樂聲中,人們體驗到一種溫馨、和諧的購物氛圍,從而流連忘返,增強購買力。
第二,編創歌曲促傳唱。隨著商業活動的日趨頻繁,很多企業並不僅僅局限於一些情境的營造,它們的注意力轉向廣告歌曲創編方麵,也就是早期的廣告歌曲。即把廣告宣傳詞創編成曲譜唱出來,其特點比較短小集中、朗朗上口,易於傳唱。這時候的廣告歌曲一般都把商品名稱、效用、特點等信息直接加入到歌曲之中,著重強調品牌名稱和產品特點以加深消費者的印象和認同。例如:1983年燕舞收錄機的廣告音樂——“燕舞,燕舞,一曲歌來一片情”。雖然今天看來,這支廣告歌曲感覺很土,但在當時卻風靡一時。那個充滿活力的小夥子邊敲邊唱,成為80年代的一種時尚。很多人因為這部廣告記住了苗海濤,更因為其中的音樂傳遍神州,燕舞收錄機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又例如:1994年小霸王學習機的廣告歌曲:“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巧妙地把一支兒歌創編成一曲朗朗上口的廣告音樂,而且把產品的賣點清清楚楚地唱出來,比費力不討好的說教不知要好多少倍。小霸王學習機硬是把一個本來是一個過渡性的產品做成了一個市場,這個廣告歌曲功不可沒;而該廣告歌曲也很快就成為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歌謠。
另外,還有的企業借助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歌曲,將歌詞進行再創作或再改編,激發聽眾的共鳴,其引發的傳播效應也是顯而易見。例如:1995年孔府家酒的廣告音樂——“千萬裏我追尋著我的家,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借著《北京人在紐約》一劇的轟動和劉歡那高亢的嗓音,孔府家酒把親情和中國人的倫理觀念演繹得入木三分,令人至今聽到這旋律,便會不自禁地想起孔府家酒來。又例如:2009年喜之郎美好時光海苔的廣告音樂——“媽媽,什麼香香脆脆是我最愛?美好時光海苔……我們三個就是幸福快樂的一家。”伴隨著春節聯歡晚會《吉祥三寶》的一炮唱紅,喜之郎集團盛邀該歌曲主唱之一:小女孩英格瑪通過嫁接《吉祥三寶》中的旋律,唱響美好時光海苔,其童稚的歌聲甜美純真,令人聽後便會不自禁地會心一笑,腦海中浮現快樂一家人幸福享用美好時光海苔的場景。類似這樣的廣告歌曲容易記憶,也容易傳唱,它不僅可以在大眾媒介上傳播,而且也能通過口耳相傳的人際傳播方式流行開來,大大擴展了傳播範圍。
第三,記憶品牌顯奇效。隨著現代社會商品同質化時代的到來,同一類商品的銷售企業如雨後春筍,在神州大地上遍地開花,令人目不暇接。整個銷售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由於同類商品之間的功能差異日趨縮小,產品的銷售訊息很難用簡單的歌曲來傳達,因此,如何在市場經濟的調節大手下突顯品牌優勢,達到銷量冠軍,立於不敗之地,讓很多的企業人陷入了沉思。人們發現,如果在廣告歌曲中間不再出現具體產品的特點,取而代之地在廣告的末句,用特征明顯的短小樂句來表明企業的身份和品牌,會讓該品牌更加地深入人心,過耳不忘,記憶深刻。例如:東芝電器:“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1996年娃哈哈純淨水:“我說我的眼裏隻有你,娃哈哈”;2006年貴州益佰克咳膠襄:“KeKe,做足益佰(一百)”;2007年雀巢咖啡“每刻精彩瞬間,每杯雀巢咖啡”;2007年摩托羅拉的新品牌推廣音樂口號“HelloMOTO”等,每個廣告音樂幾乎都是寥寥數句,卻神韻盡出。類似這種廣告音樂的特點是其旋律簡單明了,語言通俗,易學易唱,突出品牌稱謂,彰顯品牌個性內容。同時,由於它短小精悍,聽覺衝擊力很強,它所賦予品牌特定的內涵和象征意義,極容易在消費者的心中建立移情聯想,廣告末尾言簡意賅、起畫龍點睛作用的幾個音符所產生的餘音效果透過聽覺暫留的概念,對消費者記憶品牌也有著正麵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