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
作者:張國鋒王永江
醫藥產品是一種特殊的產品,醫藥營銷又有別於其他的市場營銷活動。在醫藥市場的營銷活動過程中,隻有遵循市場營銷活動規律,充分考慮醫藥營銷倫理問題,處理好社會的公共利益,才能使醫藥產品在預防、治療、保健等方麵發揮其更好的療效。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醫藥企業在不同的市場上開展營銷活動,就必然要麵對由文化差異所導致的營銷倫理多元化的問題。語言差異、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審美觀、價值觀、亞健康等文化因素都會對醫藥營銷倫理產生影響,如何消除醫藥營銷倫理道德的影響,做好企業的營銷活動,穩定醫藥市場經濟秩序,促進醫藥經濟、貿易、衛生、文化健康快速發展意義重大。
一、營銷倫理存在問題
(一)醫藥倫理偷竊行為
倫理是社會道德範疇,是人類社會在實踐過程中發展成的自我約束機製,是從事醫藥營銷活動人員必須遵守的職業準則。醫藥營銷倫理中的偷竊行為就是拿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偷竊包括在內部交易中把信息當作自己的來使用,以及製造假冒偽劣產品和價格【1】。在現實的市場營銷過程中,醫藥企業通過竊取其他競爭企業的情報信息、商業賄賂競爭對手的管理與科學技術人員、以非法身份搜集占有競爭對手的經營信息,以此獲得更多的商業秘密。導致醫藥營銷道德喪失,企業競爭混亂,市場秩序失控。
(二)道德喪失,消費者流失嚴重
藥品具有特殊性,使用得當,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用法不當,輕則身體機能遭到破壞,重則威脅到人的生命。但是醫藥產品所帶來的巨大利潤,促使更多的企業鋌而走險,不顧企業的長遠利益,以次品充當優質品、套牌經營正規廠家的藥品,製造銷售假藥、劣藥,導致醫藥企業信譽度受損,大部分潛在和現實消費者流失。
(三)傳播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購買取向
隨著《藥品管理法》的貫徹實施,國家加大了對醫藥產品的監管力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藥品製造、經營企業改頭換麵,充分利用市場運轉的潛規則,過度宣傳醫藥產品的療效和主治功能,將醫藥產品的信息加入到食品、化妝品中,投入市場,非法印製各種傳單、說明書、廣告,變相提高藥品價格,降低醫藥產品質量、偽造商品包裝、欺騙消費者,誤導消費者消費趨向,吸引消費者購買,擴大企業銷售量,雖然在短期內提高了企業的銷量,但是卻損害了消費者正常的合法權益,導致消費者對於企業產品失去忠誠,失去購買的動機。
二、對策與建議
醫藥產品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善意、合理的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消費行為,采取有力措施,雙管齊下,從源頭上治理醫藥營銷倫理中的不道德、不文明行為,對於促進整個醫藥市場和諧、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一)建立健全市場監督體製
一方麵,充分利用政府職能,通過製定國家法律法規,規範企業的市場營銷行為。例如:利用《藥品管理法》《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法》等,加強對醫藥企業的管理和控製,杜絕醫藥企業投機取巧,維護消費者、企業的正常合法利益;另一方麵規範醫藥行業市場,加強行業之間的聯係,製定相應的倫理道德規範標準,加強宣傳引導,為藥品營銷人員的行為提供明確的標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