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
作者:鄒敏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是傳遞文化的載體,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而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和密不可分的。網絡語言是指網民們在網絡交流中如網絡聊天室、BBS、QQ和論壇上所使用的語言,它是在網絡文化的語境中產生的,帶有鮮明的網絡特征。相比較在現實交際中所使用的語言,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異。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的交際語言,能夠敏銳地反映時代和社會文化的變遷,表達著人們的價值觀和文化心態。蓬勃發展的網絡文化為我們理解層出不窮的網絡用語提供了恰當的語境。
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普及、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都為網絡語言的出現提供了技術支持。各國在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方麵日益頻繁,網民們需要對網絡中海量的信息進行篩選,以便更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進行有效交流,所以,在網絡語境中有使用特殊語言的需求。語言學家陳原先生在他的《社會語言學》中說:“凡是社會生活中出現了新的東西,不論是新製度,新體製,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質,新觀念,新工具,新動作,總之,這新的東西千方百計要在語言中表現出來。不表現出來,那就不能在社會生活中起到交際作用。”因此,伴隨著網絡文化的蓬勃興起,必然會誕生與之相適應的網絡語言。年輕網民數目巨大,他們思維活躍,易接受新鮮事物,不懼權威,崇尚個性,創新能力強,這些都為網絡語言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網民群體的年齡構成使網絡語言成為一種“年輕人的語言”。由網民約定俗成並普遍流行,而且不斷地更新換代。年輕人性格中具有的標新立異、張揚個性、蔑視傳統的因素,在他們使用的網絡語言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和無邊界性,使他們的這種個性語言有了一個極大的釋放空間,並且又反過來對網絡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網絡文化的多元性、平等性、博大性,必然使網絡語言帶有明顯的社會方言的混合現象。英語、漢語、字母、拚音、數字、標點、符號的組合等在網絡文化中是最普通的交流媒介。所以網絡語言中體現著創新性、經濟性和幽默性的特點。
網絡語言的一大特點是新,創新力極強。它能超越文化的差異,進行創新。“粉絲”一詞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源於英語fans,意思是崇拜者,追星族,由於網民大多略懂英語,追求時尚,於是粉絲就成為一個強勢成功模因,得到複製和傳播,甚至某超女的粉絲被稱為涼粉,這是典型的從眾心理的體現。還有一種詞綴的靈活使用,如-ing是英語裏表達正在進行的動作的詞綴,被網民們創造性地用在網語中,比如,鬱悶-ing,這種中西合璧的用法,不僅讓人驚歎網民的創新能力。網語中大量出現的“超”,“巨”就取代了常規使用詞“很”及“非常”。還有詞類活用的現象也非常普遍,比如,“某網站被黑”,這裏的黑,本來是修飾性的形容詞,而這裏是指被黑客襲擊。“視頻一下”,“你Google了嗎?”都是同類用法。常規詞賦予新意,比如:“頂”意為支持,“拍磚”意為提意見,“閃”意為離開。
網絡語言的另一大特點是它的經濟性即簡略性。在網絡語境中,人民的交流方式既不是麵對麵的交流,也不完全是書麵交流,它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交流模式。依托鍵盤和屏幕,以手指敲擊鍵盤輸入的方式進行交流的方式。因此,為了提高輸入速度,適應鍵盤上的快速“會話,展示語言文化的個性”,網民們采用了多種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使語言變得更加簡單,以方便和適應網上的交流”,“所以,簡略是網絡遵循的一個更基礎的原則。”簡略語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它包括英語簡略語,自創拚音簡略語,字母數字相結合等多種形式。
英語簡略語。如u(you),ur(your),b4(before),thx(thanks),aru(Areyou),ic(Isee),EQ(情商),IQ(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