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
作者:郭英
“英語語言學”是高等院校英語本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它是英語類學生完備知識體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為學生構建英語學科係統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通過對英語語言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人類語言研究的豐富成果,提高他們對語言的社會、人文及個人修養等方麵的重要性的認識。盡管語言學理論的學習不能直接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但是英語語言學所描述的語言的規律卻對學生自覺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有指導意義。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關於一般語言係統,尤其是所學語言英語的結構、功能和使用,對學生在大學階段學習和使用英語過程中積累的大量關於詞彙、語法、篇章、語用的規則進行補充,使之係統化、全麵化,從而對學什麼、怎麼學有更加明確、完整的認識。
國內英語語言學課程通常是在英語專業三年級開設的,但有些院校是在二年級或四年級設置的。全國多數高校在英語語言學課上多采用胡壯麟的《語言學教程》和戴煒棟、何兆熊編寫《簡明英語語言學教材》兩課本,當然還有劉潤清、文旭編寫的《新編語言學教程》等課本。由於語言是個多麵體,涉及語言的各個層麵以及許多相關聯的交叉學科,因而每個章節都可以獨立開設一門課程,因而英語語言學是門內容豐富,涉及麵廣,具有一定深度、廣度和難度的課程。我們最近對陝西高校英語專業作了個語言學課程的調研,對330位陝西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317份。針對教材我們涉及四項內容,教材的難易,教材的內容,教材編寫的教學理念以及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四個方麵,調查結果表明許多學生認為教材的難易為一般,教材內容良好,它們符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它涵蓋了語言學領域的核心內容;而第三項和第四項結果不能令人滿意,主要表現在教材的編寫理念是否突出以學生需求為導向,以師生互動為手段的教學內容以及是否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認為目前的課本更多是向學生介紹語言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它們抽象,深奧、趣味性和實用性不足,學生難於理解所學內容,也不知學習語言學與現實有何關係等。問卷的第二部分是針對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進行的,它也包含了四方麵的內容:即學習語言學的興趣、語言學對英語學習的幫助、學習成績評價和是否會選語言學作為畢業論文選題,調查結果表明由於國內的大多數語言學教材采用典型的理論課程教材編寫思路,理論性較強,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比較普遍,教學上沒有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因而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平均指數為一般),有些學生甚至產生了畏學的情緒,大多數學生認為語言學應對英語學習會有幫助,因老師通常在開學介紹課程時,都會告訴學生這門學科的重要性等,但在實際的英語語言學學習當中,學生普遍感覺這門課沒有很好促進和幫助英語的學習。所以學生的總體成績普遍中等,因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他們隻能滿足或應付一般的學習,學習積極性並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要想解決這一問題,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語言學立體化教材,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學習英語語言學的平台和環境,解決教材單一和課堂單一的現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個體學生的個人學習需求。
立體化教材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其重要性在現階段顯得更為突出。盡管人們對它的定義各不一樣,但它主要是由主教材、教師參考書、學習指導書、試題庫等內容組成。它將文字、圖畫、音頻和視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抽象的語言學概念變成容易理解的內容。它擺脫了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它為學生提供了全麵、豐富學習語言學知識平台。立體化教材提高了語言學學習材料的適用性,滿足現代學生個性化、自主性、實用性和實踐性的要求,為語言學教學課堂改革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