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格納羅當時實在不太清楚這個所謂的“萬維網”是什麼,但是他還是用Mac電腦掃描並用FTP上傳到CERN的官方網站info.cern.ch——全球首個WWW網站。這幅圖片是LHC歌唱組合的合照,也是互聯網上首張可通過瀏覽器點擊查看的圖片。出身於倫敦的伯納斯·李後來被尊稱為“互聯網之父”,正是他在一年前寫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超級文本瀏覽程序,它使得人們能夠將各種知識在超級文本網上結合起來。這幾乎是一個創世紀式的時刻。在中國進行了15年的變革之後,世界把它的左腳踏進了互聯網的河流之中,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是幸運的。盡管上蒼令中國這頭巨獅沉睡了很久,但它還是憐憫的。它讓這個國家在1949年結束了漫長而殘酷的戰亂,然後舉全民之力開始了一場頗有點軍事色彩的農業和重工業建設,在1978年以後,它又讓國家的成長主題從主義之爭重新回到經濟發展的軌道上。
於是,在十多年之後,當互聯網這個幽靈從美國東海岸的實驗室裏躥將出來,攪亂整個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時,已經初步完成了體製和觀念轉軌、特別是形成了一定的民間資本力量的中國正好踩在了這個轉型點上。很難想象,如果中國的經濟改革再遲十年,或互聯網的浪潮提前十年到來,中國的今天和未來將會是一番怎樣的格局。就當伯納斯·李發明了萬維網的時候,中國的網絡英雄們正奔波在各自的命運之路上。
三年後即將創辦中國第一個網絡公司瀛海威的張樹新正在中關村與新婚不久的丈夫忙碌地做著傳呼機的生意;同樣在中關村混日子的軟件設計員王誌東創建了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他在家裏研發出“中文之星”中文軟件平台,後來創辦著名的新聞門戶網站新浪;全球最大的B2B電子商務公司阿裏巴巴的創建人馬雲那年是一個28歲的英語教師,他在杭州辦了一家小小的海博翻譯社;創辦了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李彥宏時年24歲,正在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比他小三歲、創辦了網易的丁磊則在成都一所大學裏讀三年級;看上去跟互聯網走得最近的,是剛剛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張朝陽,他結識了學院裏一位失意的新媒體研究教授尼葛洛龐帝,後者在兩年後出版了著名的《數字化生存》,也是在尼葛洛龐帝的鼓動和投資下,張朝陽下決心回國創辦了搜狐。
1992年,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起點感的年份,中國公司的成長故事正在路上。在青島,張瑞敏的海爾已經晉升為國家一級企業,他先後兼並了青島的電鍍廠、空調器廠、冷櫃廠和冷凝器廠,構築起了多元化的家電製造格局。企業效益很好,因而成了遠近知名的明星企業,每天有絡繹不絕的人從全國各地趕來參觀學習,張瑞敏整天陪看陪講陪吃,一天往往要接待十多批人,實在不堪其擾。於是,青島市政府專門下了個文件,要求市內企業減少去公司參觀的次數,也懇請各地考察團盡量不要在旺季“騷擾”企業。柳傳誌的聯想公司正試圖從上一年的黑色風暴中緩過氣來,當時全國一年的電腦銷量隻有20萬台,主要銷售對象是政府和企業用戶。柳傳誌敏銳地感覺到,電腦家庭化的時代好像已經到來了,他委派年輕的楊元慶擔任新成立的微機部總經理,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家用電腦品牌“聯想1+1”,“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的廣告詞風靡大江南北。靠販賣科技器械起家的萬科,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家以房地產為主業,同時又無所不做的“集團公司”,王石先後辦起了連鎖超市、建材工廠、影視文化公司和酒店經營公司等,旗下公司超過50家。
很多年後,他打趣地說:“這樣說吧,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基本萬科都涉及了。”在深圳的任正非,迎來了人生的一個轉機,華為自主研發的大型交換機終於在這年研製成功,當時國內的城市通訊設備市場已經被阿爾卡特、朗訊和西門子等跨國公司把持,很喜歡讀《毛澤東選集》的任正非想起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以低價和城鎮市場為突破點,到年底,華為的銷售額超過了1億元。那些崛起於鄉土的鄉鎮企業家們也走到了事業的一個轉折點。它們已經占有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1月底,鄧小平在南巡期間到潘寧的珠江冰箱廠視察,這家國內最大的冰箱製造工廠裝備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站在寬敞而現代化的車間裏,鄧小平顯得非常的驚奇,感慨鄉鎮企業竟能有如此的規模和裝備。
蕭山的魯冠球擊敗國內所有的萬向節專業製造工廠,他的產品擁有全國60%的市場份額,這一年,他讓自己21歲的兒子魯偉鼎出任萬向集團的副總裁,而他自己則忙著飛北京跑公司上市事宜,在證監會,連門衛都不給他好臉色,到了中午隻能坐在台階上吃盒飯,一年後的11月,“萬向錢潮”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天津的大邱莊成了全國第一個億元村,禹作敏靠創辦鋼鐵企業硬是把這個當年的團泊窪公社變成了中國首富村,然而,沒有人料到的是,歲末的12月13日,大邱莊一個名叫危福合的公司職員因涉嫌貪汙,被嚴刑逼供,毆打致死,禹作敏包庇下屬,引發一場驚天大地震。一個時年37歲的吉林人沈太福辦起北京長城機電科技產業(集團)公司,他聲稱自己發明了一種交流無級調速電機,可以節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