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武安(1 / 2)

武安,這是一個曆來被人注目的地方,戰國縱橫家蘇秦和名將白起、李牧都曾被封為武安君,可見此地在燕趙大地有著怎樣的地位,不過經過戰火的摧殘再不負舊日榮光。武安於王母山東麓,武安城也是依山而建,其境內紫金山有著劉峰夢寐以求的鐵石,而且紫金山的煤石礦同樣不比響合山少。

而現今到了曾譽的手中,僅僅幾日便有了改變,雖不至於有太大的變化,倒也變得有模有樣,武安在人力、物力方麵有了劉家堡強有力的支持,正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依山而建的武安城,木料石料更是不缺,曾譽也是大魄力,全營除了一個都的騎手在值守巡邏,一千五百軍士,輪流的被安排修整城牆,而劉家堡陸續撥來的三千民壯和武安當地的城民幫忙,也上演了一份萬人齊勞作的場景。

城牆以紫金山的青石為基礎,再加上武安本就是老城,經年失修,但原城牆上的巨石還都存在,這也節省了曾譽的大量時間,再加上由劉家堡派遣過來的築城工匠,有了之前在劉家堡築牆的經驗,無論工力分配,還是城牆設計,一切既快速又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此刻的曾譽,從心裏也放下了劉峰猜忌他的想法,要知道劉峰如此的重用於他,曾譽還是心存疑慮的,在這個時代,大家到是有一個共同的觀念,武力代表著一切。對於曾譽來說即使是餘太生做城主時,他也是被限製的,而年紀輕輕的劉峰竟然敢把幾千軍丁交到他的手上,不由的他不起疑。

但看著大批挑著簸箕、籮筐的男女沿著城牆邊來回運土奔跑,一些工匠在指揮著軍丁們打磨石料,一些工匠則在指揮男丁夯築堡牆,這樣熱火朝天的場麵,他的心裏再無疑慮。

……

武安城的城牆,在工匠們依據原址的設計及改造下的比原來略小,方圓五裏的城牆需要修繕的有六百多米的缺口,堡牆並沒有一股腦的加高,到是加厚加固了,高約十米,但城牆的厚度卻有八米,把原有的破舊城樓拆除了,在城牆上卻修築了許多可容納三五人的角樓。

在緊靠紫金山的城西,新的營舍已經建成,夯土而成的牆壁與城牆連為了一體,那些城門樓等地拆除下來的林木都排上了用途,剛建好的營舍前,是寬敞的校場,一都的軍士正在平整場地,而這裏工匠們的規劃之中,還有一個可供供軍官坐鎮指揮和休息的演武廳。

此刻,曾譽的心裏隻有兩件事,練兵!修堡!每三日一操,還未完全修整完的校場在這群漢子們的腳下,已經慢慢變得結實了。劉峰所派來的軍士,也是給了曾譽很大的觸動,那種嚴格到嚴厲地步的紀律讓他看到了一個鐵軍的氣質,作為多年作戰的老將,他深知古往今來,所有的精兵強軍無不建立在紀律之上。

更讓曾譽出奇的是,劉峰編寫的《虎衛軍軍紀條例》、《長槍手操典》、《長弓手操典》、《刀盾手操典》、《騎手操典》等等一係列文冊,而這些在曾譽看來是不傳之密的練兵之法,劉峰卻一股腦的讓人帶來給他析賞,讓他對其中的不合理處修正改編。而在劉峰的計劃中,以後這些文冊將下發到每一個都頭、隊長、伍長甚至軍士手中,在這個大多數都不認識字的條件下,倒像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做法,但曾譽還是從中意識到了如此做的巨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