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的出世,讓禹城再一次的名揚天下,從普通瓷磚,到精製瓷磚各有不同,而因瓷磚的大火,禹城的水泥卻跟不上了,劉峰隻好按照瓷磚的銷量,同樣配比水泥的銷售量。
在給瓷磚定型後,劉峰便迅速的脫身出來,此時也進入春耕之際,第一場春雨也已降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整個屋頂上似乎籠著一層薄煙,如夢如幻。
範陽府進入了一段忙碌且安詳的日子,越來越精幹的內衛源源不斷的把各處的消息,傳了回來,北地契丹耶律阮仍在為皇位的穩定,做著各中努力。西征的河東軍郭大將軍,與三鎮叛軍陷入了膠著狀態,一時也無法結束戰爭。至於南唐、荊楚、川蜀、靜海等地,今年到是風調雨順,未有任何天災。
有著鄧俊良在幫打理著內政,劉峰到是並不那麼忙碌,隨著一場春雨的到來,像是預示著範陽府成立的第一年將是一個豐收年。
……
即便是各處顯示著種種順利,劉峰也絲毫不敢放鬆自己,緊張的處理著來往的事宜,和全力發動著金手指,讓整個範陽府瘋狂的發展起來。
緊張的工作進行中,各處也傳來好的消息,戎族從草原給北地的軍、民馬場帶來了馬種,馬匹、耕牛一直是農業時代的主要原動力,劉峰也是相當重視,他知道在沒有機械動力發明出來之前,優良的馬種是稀缺、珍貴的資源。
所以在馬場建設前,劉峰就派出商隊,在草原、西域、河西、遼東等地,收購良馬,為的就是改良馬種,在這方麵劉峰沒有太多經驗,但他好歹也是後世的騎術愛好者,對於國內的良馬產地還是有些認知的。
國內的良馬產地有很多處,拋卻傳說中的汗血寶馬,還有著名的戰馬源蒙古馬、哈薩克馬、伊犁馬,而心情溫順、耐力持久的河曲馬卻也是民用役馬的最佳選擇。
在雲貴川蜀之的建昌馬、麗江馬、貴州馬,體型小,擅走山路,是山地用馬的最佳選擇,但在劉峰心中最是喜歡的還是蒙古係馬匹。
當然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於馬匹的類別,並沒有分的那麼清晰,不過對於馬匹的改良,卻遠遠要比後世重視的多,蒙古馬也就是當下的草原馬,血統繁雜,高低不等,但因草原廣袤,有高原、山地、沙地,因此造就了蒙古馬的適應性強大,體態結實緊湊,最為主要的是耐粗飼,這種血統極為複雜的馬種,才是劉峰當下最為需要的。
他不再是後世的那個馬術運動的愛好者,對馬譜係有著如何的要求,雖然馬的血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馬的整體素質,但是神馬、駿馬不是普遍的,他要的是提升整個馬群的素質。
而白戎族給劉峰帶來的馬種除卻河曲馬,便是蒙古馬係中的百岔鐵蹄馬。
這種馬匹結構緊湊、勻稱,尻短而斜,係短而立,蹄小成圓墩形,蹄質堅硬,是唯一不許要馬蹄鐵的草原馬匹。
馬場內,近千餘馬匹終於到了,此番劉延北不僅在草原購進了馬匹,還有千餘耕牛,不過耕牛大多有各處的司田,帶人領走了,隻剩下未經調教的戰馬及需要改良的馬匹。
有如此多的馬匹能順利的到達北地馬場,不僅是劉延北出了大力,劉峰戎族外戚也出力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