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一路“發言”(3)(1 / 3)

南存輝回答:“我初中畢業,靠的是在實踐中摸索,不是科班出身的。”

江澤民很納悶:“一個沒有學過電器專業的人,怎麼能在電器領域做到這麼大?”

南存輝說:“我可以請專家呀,是眾多的專家幫我們一起做起來的。”

江澤民那天在正泰逗留了50分鍾,臨別的時候不無遺憾地說:“太可惜了,時間不夠,還有很多問題想和你們探討。”

我想,總書記想要探討的問題中,大概少不了這樣一個:“你是如何請到這麼多專家,又是如何把他們留住的?”

而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多年來,正泰通過股權配送、重金獎勵等,吸引並留住了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

不獨如此。伴隨正泰的發展,南存輝自覺把企業的成長和國家的利益、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熱心關注民生,積極回報社會,先後為希望工程、扶貧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捐資1億多元(現為2億多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人們注意到,正泰發展壯大的過程,就是企業創始人股權不斷“稀釋”

的過程,就是一個與人分享、和諧共贏的過程。

中國的語言文字很有意思,比如舍得,什麼叫舍得?就是要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舍與得,看似矛盾,實則統一,是一種辯證的關係。

這就是胸懷。

沒有這種樂於分享的胸懷,南存輝的事業絕對走不到今天。

一個不懂得分享,不舍得分享的人,絕沒有成功的未來。

風險

創業要成功,執著、創新、分享至關重要,但似乎僅此還不夠,這就引出我要講的第四個關鍵詞風險。

說到創業,多少人會為之熱血沸騰。精神固然可佳,但我還是要告誡大家,創業中一定不要頭腦發熱,盲目跟風,而應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創業當然意味著冒險,不敢冒險的人永遠不可能創業。但每一個創業者又必須善於規避風險,把失敗的係數降到最低。

在世界“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條,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條,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條,牢牢記住第一、第二條。”

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巴菲特總是在市場最亢奮、投資人最貪婪的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而急流勇退。

事實正是這樣,創業者都渴望成功。但失敗和成功是緊緊相隨的。如果不計風險,控製不住風險,失敗就不可避免。

我們在做重大項目的投資中,通常要做可行性報告,而華人首富李嘉誠卻要做“不可行性報告”。大家應該都知道李嘉誠,最近網上流行他的《給青年創業者的忠告》,大概有98條。我最欣賞的就是他這種“不可行性報告”

的做法。在決策之前,他都要反複論證,不是論證這個項目能賺多少錢,而是如果這個項目失敗了,最多會損失多少,會不會危及企業的正常運轉。

大陸首富、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也很推崇李嘉誠的這種做法。他投資項目,也要做“不可行”分析,如果“不可行”不成立,那就是可行的,就可以投資。反之,就不能投資。

“底線,一定要把握底線!”

號稱中國企業培訓第一人的餘世維說,他的底線是不能把好不容易掙來的一套別墅賠掉,讓老婆孩子流落街頭。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比,內地人如果有10萬元積蓄,可能會拿7萬元存銀行吃利息,隻拿3萬元投資。膽子大一點的,可能會反過來,3萬元存銀行,7萬元用於投資。溫州人如果同樣有10萬元的積蓄,他會想辦法再籌10萬元或者更多,用於投資,因為10萬元投資太少。這話不假,溫州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特殊的文化背景,造就了這個群體敢於冒險的精神。更重要的是,經過長期的積累,溫州藏富於民,民間資本十分豐富。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溫州民間擁有的閑散資金已達7000億元人民幣。所以,即便是再籌10萬、再籌100萬,甚至1000萬,也要比內地容易得多,抗風險的能力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