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正泰企業裏的高級知識分子占多大比例?
廖毅:大概占20%左右。
網友:您認為南存輝是資本家嗎?
廖毅:他被評為浙江省勞模,資本家是不能當勞模的,所以南存輝不是資本家。相反,他在自己的企業裏努力造就著一大批“知本家”(一個靠知識獲取財富的群體)。
認識溫州
網友:能談一談你對“溫州模式”的認識嗎?
廖毅:“溫州模式”的實質是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溫州今天的輝煌。
所以,我很讚成溫州領導所說的“溫州無模式”。
網友:作為一個作家,你怎麼看待溫州企業與溫州文化的結合及在他們的產品中的體現方式?
廖毅:我認為溫州產品質量的提升過程,就是溫州企業文化不斷提升的過程。溫州曾以假冒偽劣著稱,現在卻叫響了溫州品牌,而品牌的背後是文化,所以我們看到,溫州的企業伴隨企業文化的提升,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並逐步得到了國內外的認同。
網友:有人說溫州人很精明,能不能談談你對溫州人的認識?
廖毅:溫州人確實很精明,精明的溫州人抓住了很多商機,積累了很多財富。但個別溫州人精明而不聰明,隻顧眼前利益,也影響了溫州人形象。
網友:“溫州精神”你如何理解?
廖毅:“溫州精神”就是鍾朋榮所說的: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新精神。
網友:溫州的企業科技含量都很低,大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並且溫州並沒有像寧波、杭州一樣的區域優勢,地價還這麼高,所以有人說如果不進行改革,溫州模式必然會走向滅亡。你是怎樣理解的?
廖毅:“滅亡”有點杞人憂天,但正視這個問題確實是時不我待。
行走在文道與商道之間
成功的人生,離不開“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在人們經常講的“天時、地利、人和”之外,“己合”很重要,它要求人要做到心理平衡、生理平衡、倫理平衡。
——主人公心語
人生“三跳”
戴鳳霞(黔民在線記者,以下簡稱戴):能不能簡單地說說你的經曆?
廖毅(以下簡稱廖):我曾把我的職業變遷概括為人生“三跳”:第一跳,跳出農門。我出生在羅甸縣邊陽鎮一個被人們稱為“衝頭”的地方,不過不是“韶山衝”,而是“龍家衝”。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是農民的兒子,放過牛、砍過柴,也跟著大人種過地。那時我學習非常刻苦,為的就是能夠丟掉“泥飯碗”,端上“鐵飯碗”,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身份”。因此,考上大學,也算是跳出了農門;第二跳,跳出校門。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職業是教師,在羅甸民族中學的高中講台上站了7年之後,先調到縣教育局,後調到縣委宣傳部從事宣傳工作。第三跳,跳出“衙門”。在縣委宣傳部工作將近1年左右(其間有過短暫的借調都勻廣播電台工作的經曆),縣裏組織又一批年輕公職人員外出“打工鍛煉”,我主動申請並獲得批準,成為成千上萬的“打工仔”中的一員。在我所供職的這家企業裏,我從普通職員幹起,逐漸成長為企業報刊總編、團委書記、宣傳部長、行政人事部副總經理、公關外聯部副總經理、公共事務部副總經理、媒介事務部總經理、新聞發言人等,不斷地升華著自己的人生。
戴:為什麼不喜歡別人對你的“打工皇帝”這一稱呼?
廖:我的不喜歡源於兩個方麵的原因:第一,皇帝就是皇帝,打工就是打工,從社會地位而論,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好相提並論。“打工”是奮鬥與掙紮的代名詞,是磨難與辛酸的同義語。而“皇帝”,除了讓人感受他的威嚴和至高無上之外,也讓人聯想到他的三宮六院,聯想到他的殘暴無端,這與“打工仔”的生活狀態是扯不到一起的。第二,我理解媒體的善意,是想以“打工皇帝”來比喻一個人的成功。即使這樣,我也不夠格。因為無論從在企業的地位來說,還是從個人的社會影響力來說,比我強的人很多很多,而“皇帝”隻有一個。我當然想做這“唯一”,但事實上還不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