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央領導植樹記(1 / 2)

中央領導植樹記

時政

作者:莫靜清

中央部長植樹也有“紀律”。原則上不允許部長開小車前往,必須統一搭乘中巴。即便部長要事在身,也隻能讓小車跟在中巴後麵,植完樹後方可乘小車離開。

“又是一春嫩綠色,又是一年植樹時。”又到了一年一度,上至中共中央總書記,下至共和國部長們,一起掄鐵鍬、提水桶的“義務勞動”時刻。4月2日上午9時30分許,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集體乘車,來到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永定河畔的植樹點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自1979年新中國設立第一個植樹節後,每年在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放下手頭事、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就成為了一項傳統。

不過而今中央領導人義務植樹的日子,並不是在3月12日全國植樹節,而在每年4月第一個星期日,北京市的義務植樹日——因為北方氣溫回升較南方晚——這是胡耀邦於1985年提出的建議。

除去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三代領導人的率先示範,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單位的部級高官,自2002年來,也會在每年組織義務植樹活動——身為表率的共和國部長林,業已立碑存世逾十年。

領導人植樹也“比賽”

四輛白色麵包車在中直機關當時位於十三陵的植樹造林基地停了下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第一個下來問:“小平同誌來了沒有?”

鄧小平是坐紅旗小轎車來的。

這是1983年春天,當年在十三陵造林站負責種樹工作的劉衡山還記得,領導們好像都有默契,很自然地排成序列就向他走來——劉衡山負責給領導人發鐵鍬,第一個從他手裏接過鐵鍬的,是鄧小平。

這是三十年前,全國植樹節日發生的一幕。那一年,幾乎所有在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參加了義務植樹。

“領導人幹得很認真,半小時植樹過程中幾乎沒有交談。”劉衡山對記者說,有個特批進來的記者想采訪某位正植樹的領導人,領導人揮揮手:“你找萬裏(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去。”

也有氣氛活躍時——據《中國林業》雜誌報道,1988年領導人在景山公園義務植樹的那次,84歲的鄧小平身著藍色中山裝,給一顆油鬆培完土,又接著澆了兩桶水。“您的任務完成了。”園林工人說。鄧小平風趣地答道:“哎呀,勞動夠了。”說罷哈哈大笑。

“哎呀呀,看來我是勞動得少啦。”說話的是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李鵬一連為三棵油鬆培完土,額頭上滲出了細汗珠。園林工人勸李鵬休息,他卻起身倡議:“怎麼樣,再完成兩棵。”一旁的喬石、胡啟立、李鐵映同聲說好。

還有分工協作互相鼓勵時。“尚昆同誌,你真行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說——這是1990年領導人在體育中心植樹的場景,江澤民和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在一棵油鬆前揮鍬。“我已經種了十二年樹了,還能種幾年!”楊尚昆笑答。

興致所至,領導人也會現場吟詩。1992年在朝陽公園植樹時,江澤民仰望滿眼青翠油鬆道:“陳老總有首詩: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很快接道:“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

當然,也有對下屬的即興“尖銳”考題。1998年,江澤民等在玉淵潭公園植樹,江澤民就直接問正彙報全國綠化工作的國家林業局局長王誌寶:“林業部改為國家林業局,你們有什麼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