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槍炮與玫瑰:馬島戰爭(1 / 2)

槍炮與玫瑰:馬島戰爭

時政

作者:孫磊

作為大英帝國的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憑借“鐵娘子”的稱號享譽國際政壇。

最能體現她“鐵娘子”作風的,無疑就是1982年的馬島戰爭。

“我們必須把它們奪回來”

馬島,即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則稱其為“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以東大約460公裏的南大西洋海域,島民不到2000人。

曆史上,英阿兩國針對馬島主權歸屬一直存在爭議。英國自1833年控製馬島,但阿根廷一直將馬島視為遭占領的領土。

直到1979年撒切爾夫人上台時,英阿之間關於馬島的主權問題談判已經進行了15年卻毫無結果,雙方衝突不斷升級。

一切都是從馬爾維納斯群島東北800英裏處的南喬治亞島那次事件開始的。1981年12月20日,一批自稱是阿根廷廢金屬交易商的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登陸該島。

到了第二年的3月,有更多的阿根廷人登陸南喬治亞島。島上升起了阿根廷國旗,並發射槍彈。麵對英國政府的抗議,阿根廷政府聲稱事先並不知情。

當時,阿根廷軍政府在國內推行高壓統治,經濟狀況日漸惡化,反政府運動高漲。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裏決定鋌而走險試圖通過發動戰爭占領馬島,來轉移視線以解決國內危機。

3月31日,英國國防大臣約翰·諾特驚恐不安地來到撒切爾夫人的辦公室,他剛聽說阿根廷艦隊已經出海,並有可能在4月2日入侵馬島。

約翰擺出了他作為國防大臣的觀點:一旦福克蘭群島被占領,就很難把它們奪回來。

從現實情況來看,的確如此,馬島距離英國13000公裏,幾乎橫跨了半個地球,如此遠距離的作戰,對英國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但此刻,撒切爾夫人展示了她“鐵娘子”的風範,她立即反駁說:“如果福克蘭群島被占領,我們必須把它們奪回來。”

撒切爾夫人立刻召見了海軍參謀長亨利·利奇,後者承諾可以組建一支遠洋特混艦隊,48小時內就可以起航。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突然出兵馬島,從英國駐軍手中奪回控製權,戰爭一觸即發。

唐寧街10號充滿著混亂、不安和沮喪的情緒,意見之多,情況之混亂,程度驚人。尤其是在開頭幾天,人們不知道要怎樣應對。

撒切爾夫人的顧問當時建議她與美國政府協商,而非擅自開戰,後者傾向於達成一份和平協議。

一份保守黨黨內意見評估報告則顯示,議員態度也呈現出兩極分化。

在這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下,撒切爾夫人果斷決定:讓槍炮發言。

“瑪麗蓮·夢露的伶牙俐齒”

1982年4月5日,數百萬人在電視機前觀看了兩艘英國航空母艦“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從樸次茅斯出發的情景。

緊隨其後的是11艘驅逐艦和護衛艦、3艘潛水艇、兩棲突擊艇“無恐”號和無數海軍輔助艦船。

馬島戰爭期間,撒切爾夫人一麵按自己的計劃將軍事行動向前推進,一麵進行著複雜的外交戰。

對撒切爾夫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爭取盟友美國的支持。但裏根的立場讓撒切爾夫人感到痛苦和憤怒,雖然兩人一直保持著非同尋常的友誼關係,但事關國家主權,撒切爾夫人沒有絲毫猶豫。

阿根廷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於1982年5月2日被擊沉後,軍事和外交上的壓力增加了。

裏根給撒切爾夫人寫了一封信,敦促英國做出更大的讓步。無奈之下,撒切爾夫人以私人名義給裏根總統寫了封信,表達了她的觀點:和平談判根本無法解決馬島問題。

她寫道:我們傳統上的友情,這份友情我依舊堅守著,(你)竟迫使我陷入做出抵觸基本民主原則的事。她說:我也想要和平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必須為福克蘭島民的利益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