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妥協的“鐵娘子”
時政
撒切爾夫人是20世紀傑出的權力女性,她沒有任何家世背景,憑借個人意誌和務實精神,最終登上權力的巔峰。1979年,撒切爾當選首相,那時的英國在曆史的打擊下,已喪失了昔日的光榮與夢想。
撒切爾上任後毫不妥協地進行了改革,在經濟上,推行新自由主義,打破福利國家格局;在政治上,締造英美聯盟,反對歐洲一體化,在軍事上,贏得馬島戰爭。所有這些激進且爭議巨大的政策被稱為“撒切爾主義”。
支持者認為她帶領英國走出困境,找回昔日的榮耀;反對者則認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幾乎毀掉了英國的福利製度。無論曆史的評價如何,撒切爾一生的功過成敗正如她自己所說,“你可以改變立場,但我決不妥協。”
出身
從雜貨鋪走出的鐵娘子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們要為和諧而努力;凡是有謬誤的地方,我們要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慮的地方,我們要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絕望的地方,我們要為希望而努力。”1979年5月4日,撒切爾夫人用這段話緬懷了已故友人,也開啟了自己的首相生涯。
1979年,英國迎來第一位女首相,站在唐寧街上,撒切爾夫人對即將麵臨的挑戰躊躇滿誌。
不同於一般英國政客,她並非出身於政治世家,1925年,她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一個雜貨店家庭,她父親熱心地方政治。
在自傳《通往權力之路》之中,瑪格麗特回憶起童年生活:“樓下開店樓上安家的生活一言難盡。這種獨具特色的生活特點之一就是你永遠都在上班。”
年輕的瑪格麗特非常勤勞,仿佛不知道疲倦是什麼。“我們家強調勤奮工作。我們在家裏從不懶散……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就是這類人。”這種人生態度深刻影響了她的政治哲學。
1944年,19歲的瑪格麗特被牛津大學錄取,所學專業與浪漫絲毫無關——化學。
受父親影響,年輕的瑪格麗特對政治產生了濃厚興趣。她在牛津就讀時,成為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熱衷政治的她說,“要離開政治真是一種痛苦。”
臨近畢業時,她參加了幾個單位的麵試,其中一個是一家化工廠。麵試官給她寫下的評語是“此女子個性太強,不宜在此工作。”最後,她被一家塑料工廠的研發部錄取,從此一頭紮進了塑料世界。
發跡
初入政壇遇終身伴侶
不過撒切爾並未放棄從政願望,在1950年和1951年選舉中,撒切爾夫人是當時最年輕的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她對政治的愛好,也令她找到了一生的伴侶。1949年,24歲的瑪格麗特在保守黨晚宴上遇到了丹尼斯撒切爾。丹尼斯是富商之子,繼承了家中生意蒸蒸日上的油漆公司。
兩年之後,瑪格麗特嫁給了比她年長十歲的丹尼斯,成為了撒切爾夫人。而這也為她從政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世紀50年代的英國很保守,撒切爾夫人出身常遭人嘲笑。同時,議員收入微薄,從政又需要大量金錢。在自傳《唐寧街歲月》中撒切爾夫人寫道,“如果沒有丹尼斯,我根本不可能當11年首相。”
撒切爾曾數次競選議員失敗,但從未放棄,終於在1959年獲勝,正式成為下議院議員。
從此她的政治一片坦途,當保守黨在1970年的大選勝出後,撒切爾夫人如願入閣,出任教育大臣。她做事大刀闊斧,不懼爭議,上任第一個月,為削減教育開支,取消學生免費牛奶。結果,她遭到了示威者投來的雞蛋和爛菜葉。
撒切爾從來不缺乏爭議,然而正是爭議為她樹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永不妥協的政治風格,為她贏得了鐵娘子的稱號。1976年1月19日,已是保守黨黨首的撒切爾夫人發表了演說尖刻抨擊蘇聯,蘇聯官方報《紅星》因此抨擊她為“鐵娘子”。不過撒切爾夫人對這個稱呼非常歡迎,認為這正好反映出她堅決和不動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