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反貪先鋒“政風狗仔隊”(1 / 1)

台灣反貪先鋒“政風狗仔隊”

社會

作者:陳其祿

“B組注意,對象進入B組範圍,請接手!A組交接。”

“B組收到,正在跟監中,OVER。”

這不是TVB警匪劇,而是台灣當局“廉政署”查緝隊的跟監行動。這支約有20人的神秘隊伍,裝備了極為先進的設備,任務就是對高官進行秘密跟監、拍照和錄音,被外界稱為“政風狗仔隊”。

“狗仔隊員”揭官員醜態

2012年,“廉政署”在台灣成立。廉政查緝隊的前身是“法務部政風查處機動小組”,成立於2004年,一度是個“神秘組織”。2005年一場夜間跟監“立法委員”的行動失敗後,才讓他們一時間廣為人知。

當時機動小組手頭隻有照相機、望遠鏡等“低端裝備”,比一般媒體的狗仔隊還差,跟監時隻能搞“貼身”。

當時,他們查的多半是“小咖(小角色)”,內容也多與婚外情、涉足不良場所、和黑幫交往過密等“街坊事”有關,被譏為不敢辦“大咖”的“政風狗仔隊”,直到2006年查辦台北北投纜車弊案後,他們才真正嶄露頭角,讓時任“內政部長”餘政憲、“內政部次長”顏萬進等人相繼落馬。

20多歲的“丸子”,在“廉政署”成立後加入查緝隊,算是資曆最淺的一員。她說,跟監某涉貪官員時,發現對方常玩到半夜兩三點,每天卻能準時上下班,讓她不禁感歎:“好厲害,體力比我們年輕人還好!”

“他們平時看起來老實,卻經常跟廠商飲宴,有時還喝花酒。有的人年紀一大把了,女朋友還有好幾個。”“丸子”說,很難想象許多“政府”的決策出自他們,並且還由他們執行。

不過,另一位資深隊員提到,由於長期“大義滅親”,不僅去其他單位走動時常被視為“來找茬”,連當年“法務部”的同事見到他們都會投來異樣眼光。

不怕苦不怕累,還得不怕鬼

與往年相比,如今查緝隊的裝備可謂先進,如具備夜視功能的針孔攝像機、人手一套的高級通訊設備等,可在15公裏遠的地方掌握跟監對象的一舉一動。

當然,光有裝備並不夠。查緝隊老鳥“小陳”回憶早期跟監生活,夏天時一組人常蹲守跟監對象,在車內猶如“蒸桑拿”,光是擦汗就用掉兩盒麵紙。寒冬臘月時,屋外一站就是幾小時,若碰上下雨更是苦不堪言。此外,膀胱容量大也很重要,關鍵時刻再內急也得咬緊牙關硬憋,不少隊員因此練就“鐵膀胱”。

一般人生活是朝九晚五,查緝隊卻是“晚九拚到朝五”,對體力和意誌力都是大考驗。“工作時間和陪酒女差不多。”一位隊員說,查緝隊員若出勤,一般至少到深夜十一點才能結束勤務。他有一次黃昏出勤跟監,等對方吃完晚飯、和旁人續攤宵夜後回家,天都快亮了,等於他們也跟監了一整夜。

有時,隊員們還得麵對危險。有一次,搜證車在台北地檢署前守候跟監對象,突然來了四五輛轎車,下來十多名不明身份的黑衣人把他們團團圍住。他們被迫報警,跟監也因此曝了光。

“沒加班費,沒獎金,危險通常還要自己擔。”“小陳”無奈說,有一次同事怕跟丟對象而“飛車”闖紅燈,不僅要自己吃罰單,更差點釀成車禍。

“小花”是擁有六年經驗的“政風嬌娃”。她說,女性耳環、皮包等配件多,又有長發可供掩護,同時在身上安裝四部針孔攝像機易如反掌;此外,跟監目標一般對女性戒心低,她們隻要換件衣服、發型,隨時都能輕鬆“變身”,長期跟監不易被察覺。

資深男隊員“阿賓”說,“小花”曾不眠不休緊盯查扣賬冊兩天,才發現已被塗抹的鉛筆痕跡,送鑒定後讓弊案受賄者名單浮現。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某位女隊員為捕捉關鍵證據,曾在鄉間以芭蕉樹為掩護,趴在墓碑旁日夜守候多時,其精神與毅力令全隊為之折服。(源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