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鐵老大”的前世今生(1 / 2)

“鐵老大”的前世今生

社會

作者:孫磊

據新華網報道,我國曆任鐵道部部長根據時代不同有不同的身份背景,大致分為兩類:軍人背景以及鐵路專業人士。

將軍大老板滕代遠

1948年11月,東北解放,四野入關,包圍平津;二野、三野分進淮海,開始了平津、淮海戰役。

當時,黨中央正運籌著大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重大決策。為保證這一決策的實施,時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的滕代遠被任命為中央軍委鐵道部部長,他當時的中心任務是確保大軍渡江,解放全中國。

滕代遠是員名將,曾隨劉伯承、鄧小平率野戰軍主力挺進大別山,出任鐵道部部長一職使他成為最早從軍隊轉做經濟工作的部長之一。

1949年1月28日,軍委鐵道部第一次鐵道工作會議在石家莊召開,朱德親自參加會議,宣布成立軍委鐵道部的命令。

朱德指著滕代遠對代表們說:“中央給你們派來個‘將軍大老板’。過去他指揮千軍萬馬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從今天開始,他要掌管鐵路,要指揮百萬鐵路大軍,開山修路,遇水搭橋,搶修搶運,支援大軍過江,解放全中國。”

4天後,北京和平解放。中央軍委鐵道部隨即在王府井南口霞公府正式掛牌辦公。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鐵道部被劃歸中央人民政府,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最早的部門之一。

滕代遠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首任部長,呂正操、武競天和石誌仁同時被任命為鐵道部副部長。

到1949年年底,大陸原有鐵路基本均被鐵道部接管,主要幹線基本修複並連接成一個整體。

1954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接替相關工作,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由此,新中國的鐵路事業進入了有計劃地大規模建設的時期。

從1952年建成其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完成為止,新中國先後建成幹支線6100公裏。

在鐵道部長任上,滕代遠主持修建了“萬裏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雖然作為政府部門,但鐵道部依然保留著極強的軍事背景。

滕代遠和呂正操都是部隊出身,滕代遠還兼任鐵道兵團司令員,對鐵道工作進行全麵領導。

直到1970年,鐵道部、交通部和郵電部郵政部分合並成立新的交通部,鐵道部正式“脫去軍裝”。

這是新中國曆史上惟一的鐵道部與交通部合並的時期,兩個部門一度搬進一棟樓裏辦公。但這次合並,持續了不到五年。

萬裏與鐵路整頓

1975年1月召開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後,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開始著手整頓國民經濟建設,鐵路則成為突破口。

由於鐵道、交通兩部重新分立,鄧小平的老部下萬裏被任命為鐵道部部長,他也成為鐵道部第一位非軍人背景的部長。

萬裏甫一上任,便四處調研,隨後將自己對鐵路的調查情況向鄧小平作了彙報。

由於受批林批孔運動的幹擾,1974年全國鐵路全年比上一年少運貨物4321萬噸,鐵路工業生產總值比上一年減少了2.4億元。

鐵路運輸的問題不解決,生產部署統統打亂,整個計劃都會落空。

鄧小平下定決心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鄧小平的指示,萬裏組織人手開始起草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的文件。

很快,文件經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於1975年3月5日下發到縣團級。這就是有名的中央九號文件——《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